在香港這個競爭激烈的城市裡,創業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尤其是在充滿變化的美髮行業。劉十六的故事,展現了一位普通髮型師如何憑藉毅力、智慧和不懈努力,從零開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她的經歷不僅是一段個人奮鬥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出創業者堅韌精神的鏡子。

從髮型師到職場核心
創業之前,劉十六只是一名普通的髮型師,卻在自己的崗位上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熱忱與能力。「我以前在銅鑼灣的一間公司工作,從初級做起。」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臉上帶著一絲感慨。「當時我非常努力,總是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隨著經驗的累積,她逐步晉升為師傅,甚至成為了公司內舉足輕重的人物。「在那家公司裡,除了老闆,我的權力是最大的,因為我總是全力以赴幫公司做好每一件事。」然而環境的限制,讓她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那裡的人不生性,很多事情沒辦法推進。」雖然她仍然全力以赴,但這份工作已經無法滿足她對未來的期望。
命運的轉折:一間空置的鋪頭
劉十六的創業並非出於預先計劃,而是一個偶然機會促成的。「當時有一間空置的鋪頭,我的師傅和朋友看中了這個地方,想合作做一些事情。」兩位前輩多次勸說她開店,但起初她是拒絕的。
劉十六坦言,當時她完全沒有創業的念頭,也缺乏足夠的資金。「我真的沒有錢,也從沒想過要當老闆。」然而,對方的誠意最終打動了她。「他們說,我可以不用出錢,他們來投資,我只需要負責經營。等公司賺錢之後,我再拿回屬於我的那一份。」在這樣的條件下,劉十六最終接受了這個挑戰。

創業初期:一個人的戰場
創業初期的艱辛,遠超她的想像。「剛開始的時候,整間公司只有我一個人。」她回憶道,那段時間的她,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撐著整個業務。「我既是髮型師,也是清潔工,還要處理財務、宣傳,所有事情都是我一個人做。」
她坦言,這樣的壓力雖然巨大,但也讓她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找到出路。「當時沒有資源請人,我只能靠自己。幸好我那時候的客源還算穩定,能夠勉強支撐下去。」在她的努力下,公司逐步走上正軌,但孤軍奮戰的日子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做我們這一行,如果只是打工,壓力會小很多。但當你是老闆,整間公司的運作都靠你一個人,壓力真的很大。」劉十六坦言,那段時間她幾乎沒有休息,但她的堅持讓她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團隊的力量:從學生到合作夥伴
隨著業務的發展,劉十六開始嘗試招募員工,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請人其實比想像中困難得多。」她說,其中一個挑戰是資金有限。
儘管在招聘上遇到困難,劉十六仍然相信團隊的重要性。「一開始,我找了一些剛畢業的學生來幫忙,他們很有熱情,也很有創意。」那些年輕人幫她設計 Logo,策劃社交媒體的宣傳,與她一起構思如何吸引更多客戶。「那是一個很有凝聚力的團隊,雖然他們沒什麼經驗,但和我一起努力的感覺真的很好。」
她笑著說,那時候她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和這些學生合作。「我幫他們免費剪頭髮,他們幫我做設計,大家互相幫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學生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規劃。「有些去了大公司工作,有些自己開店做零售,慢慢就離開了我。」這些變化,讓她感到既無奈又欣慰。「我理解,他們需要成長,也需要賺錢,不能永遠停留在我這裡。」

對員工的理解與現實的妥協
談到員工,劉十六表現出極大的理解。「你不能期待員工為公司賣命,這是不可能的。」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需求,作為老闆,應該學會接受這一點。「員工是自私的,這是人之常情。他們不會像老闆一樣,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全部。」她坦言,這一點讓她學到了很多。「你不能期望所有人都像你一樣拼命,所以很多時候,我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我也知道,我一個人做不了所有事。」她強調,找到合適的夥伴,才是公司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
創業的啟示:從無到有的成長
劉十六的創業故事,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困難到成功的成長過程。她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業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努力、適應環境,才能在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有錢的時候我試過,沒錢的時候我也試過。」她說,「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個目標,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從髮型師到創業者,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只要肯堅持,就一定可以闖出一片天。
劉十六的故事,為所有正在奮鬥中的人帶來了深刻的啟發。她的成功,不僅來自於她的專業能力,更來自於她對未來的執著與對困境的堅韌。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eigo-lau-entrepreneur/。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