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社會,義工服務不僅是一種善行,更是一種堅持與無私的奉獻。愛德循環運動機構的總幹事歐偉民,在訪問中分享了他多年來見證的感人故事,展現了義工們如何在困難與挑戰中,仍然無怨無悔地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五小時的陪診旅程 不只是陪伴,更是堅持
帶一位長者去看醫生,表面上看似簡單,但當中所需的時間與心力,卻遠超想像。從一大早掛號開始,義工便需到長者家中接送,陪同他們搭車前往醫院。排隊、掛號、等候、見醫生、取藥,甚至預約後續檢查,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耐心與細心。這樣的過程,往往需要四、五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試想像,在惡劣天氣下,當八號或十號颱風信號高掛時,交通幾乎癱瘓,義工仍得想辦法護送長者回家。有一次,當所有的士在暴風雨期間都拒載時,若終於有司機願意前來接載,那份「人間友情」,更顯得彌足珍貴。

疫情期間的堅守|義工的無畏精神
在疫情期間,許多義工因為風險而選擇暫停服務,但愛德循環運動機構的義工們卻依舊堅守崗位。歐偉民分享,當時他詢問義工們:「雖然這不是生命的賭博,但仍然帶有風險,你們還願意繼續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有些長者必須接受手術,手術前檢查是無法延遲的;有些腎病患者需要定期到醫院洗血,這些都是關乎生命的需求。即使冒著感染的風險,義工們仍選擇繼續服務。他們的精神,令人動容。
義工精神|一種生命力的延續
義工服務不只是幫助別人,更是一種自我挑戰與成長。歐偉民認為,這項服務本身具有「生命力」,因為它是一個循環,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受助者未來或許也能回饋社會,成為下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這份精神,並非金錢能夠衡量。許多時候,即使提供報酬,也未必能找到人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而義工們卻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他們的無私奉獻,讓社會變得更加溫暖。

結語:讓愛與關懷持續傳承
義工的工作或許不會轟轟烈烈,但每一個行動,都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愛德循環運動機構的義工們,無論在日常陪診,還是在風雨中堅持服務,甚至在疫情期間挺身而出,都展現了最純粹的善意與勇氣。這份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佩與學習。
當社會上仍然有人願意無私付出,這份「人間有情」,便會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