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從練功房到社區舞台:梁家豪的武術人生

在香港這座急速變遷的城市裡,有些人選擇以拳腳書寫故事,有些人則用心靈傳遞文化。梁家豪,就是那種不吵不鬧、卻默默堅持的人。他說自己不是武術名師,也不急著開班授徒,但他的行動,早已在社區裡悄悄播下種子,讓更多人看見中國武術的另一面。

在香港這座急速變遷的城市裡,有些人選擇以拳腳書寫故事,有些人則用心靈傳遞文化。梁家豪,就是那種不吵不鬧、卻默默堅持的人。他說自己不是武術名師,也不急著開班授徒,但他的行動,早已在社區裡悄悄播下種子,讓更多人看見中國武術的另一面。

從學員到老師:被「推上台」的轉變

「我以前真係無諗過教人,自己練習都唔夠時間啦。」梁師傅笑著說。這句話聽起來像是推辭,卻也透露出他對武術的專注與謙遜。

轉捩點出現在兩年前,他的師傅林存浩在理工大學開設了一門課程,需要助手幫忙。梁師傅本來只是去幫手,沒想到一幫就是整個學期。「師傅叫我一齊教,我就慢慢學識點樣帶人。」他說,這經驗改變了他對武術的理解——原來會打招式不代表會教人,教學,是另一種修行。

社區表演:不為掌聲,只為傳承

除了教學,梁師傅近年亦積極參與義工表演。他加入了少林黑虎門的義工團隊,走訪老人院、學校、社區中心等地方,將武術表演帶入社區,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武術的魅力與精神。

「我見過小朋友睇到眼都發光,啲老人家都笑得好開心,嗰種反應,比攞獎仲開心。」有時活動沒有酬勞,有時只有少量交通補貼,但他從不計較,因為他相信,這樣的表演能讓人重新連結我們的文化根源,將傳統武術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在香港這座急速變遷的城市裡,有些人選擇以拳腳書寫故事,有些人則用心靈傳遞文化。梁家豪,就是那種不吵不鬧、卻默默堅持的人。他說自己不是武術名師,也不急著開班授徒,但他的行動,早已在社區裡悄悄播下種子,讓更多人看見中國武術的另一面。

被一句「咩係武術?」震撼的時刻

一次,他在街上拎著武術棍,遇到一個十歲的小朋友問:「咩嚟㗎?」他答:「武術兵器。」沒想到孩子接著問:「咩係武術?」這句話像一記重拳打在梁師傅心上。他說:「以前我哋六七歲就識黃飛鴻、李小龍,依家啲細路連武術都唔識,真係唔可以再等落去。」

這份文化的失落,讓他感到一種責任。他提到一位英國華僑,專程飛來香港拜師學藝,然後回英國教當地孩子。「嗰種心,真係佩服。」也正是這些畫面,推動他繼續堅持。

在香港這座急速變遷的城市裡,有些人選擇以拳腳書寫故事,有些人則用心靈傳遞文化。梁家豪,就是那種不吵不鬧、卻默默堅持的人。他說自己不是武術名師,也不急著開班授徒,但他的行動,早已在社區裡悄悄播下種子,讓更多人看見中國武術的另一面。

分享的力量,比練得更強更重要

對於未來,梁師傅並不急於開班收徒。他更希望可以參與更多社區活動,與學校、團體合作,讓武術走進生活,走近年輕人。

「我想話畀年輕人知,中國武術唔係老土,而係一種智慧、一種文化。」

最後問他:「你覺得武術最重要係乜?」他想了想,笑著說:「唔係打得贏,而係你點樣帶畀人,令佢哋開心、認同。咁你就真係贏咗。」

在香港這座急速變遷的城市裡,有些人選擇以拳腳書寫故事,有些人則用心靈傳遞文化。梁家豪,就是那種不吵不鬧、卻默默堅持的人。他說自己不是武術名師,也不急著開班授徒,但他的行動,早已在社區裡悄悄播下種子,讓更多人看見中國武術的另一面。

一個人,一顆心,一條路

梁師傅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戰績,卻有踏實溫暖的力量。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文化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活生生的傳承、真誠的分享。

在這個城市,有一群這樣的人,默默耕耘、不求名利,卻用自己的一點光,照亮別人的心。他們,是這時代最需要的文化守護者。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