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古學俊博士的教育之路(一):從元朗鄉村小學走到聖保羅男女中學

古學俊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大學的講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十多年,是本地教育界資深學者與實踐者。他的教育歷程橫跨小學、中學、大學,從教學到行政,從課室到政策,影響深遠。然而,他的出發點並不華麗。他來自元朗,出身一間鄉村小學。那段經歷,對他整個人生觀與教育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

古學俊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大學的講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十多年,是本地教育界資深學者與實踐者。他的教育歷程橫跨小學、中學、大學,從教學到行政,從課室到政策,影響深遠。然而,他的出發點並不華麗。他來自元朗,出身一間鄉村小學。那段經歷,對他整個人生觀與教育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
昔日50年代元朗商會小學

元朗鄉村小學的起點

「我是在元朗一間鄉村小學讀書的。」古博士說得很直白,沒有一絲掩飾。那年代的鄉村學校,多為平房建築,一層樓,課室簡陋,資源有限。沒有冷氣,也沒有現代化設備,但他記得老師很用心,學生也很努力。

「我們那年代,學校都是一間間平房,地上是水泥,窗戶是木框,天氣熱就開窗。課室裡面,老師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開始上課。」在這樣的環境下,古博士完成了小學階段的學業。他說,那時的學校雖然簡單,但卻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起點。

升中試:最公平的升學制度

當年,小六學生要升中學,必須參加「升中試」。這是一項全港統一的升中考試,決定你能否進入理想的中學。「升中試是我們那個年代最公平的制度。」古博士說。「它不看你住哪裡,也不管你信不信教、父母是誰,完全是實力決定的。」這場考試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從一間元朗的鄉村小學,考進了全港最出名、最難入的中學之一,聖保羅男女中學

「我當時真的很開心,因為知道我可以由元朗出到港島上學,是靠自己考回來的。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放榜的早晨

那年放榜,還沒有網上系統,也沒有電話熱線,都是靠報紙公布。

「我們早上五、六點就去報紙檔排隊,買《華僑日報》。」古博士記得很清楚。「報紙上會登出幾萬個學生的名字,看你入了哪間中學。」他在報紙上一行一行地找,終於看到自己的名字旁邊寫著「聖保羅男女中學」,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走進了另一個世界。「那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從鄉村小學進入全港最好的中學之一。那時候真的感覺教育可以改變命運。」

古學俊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大學的講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十多年,是本地教育界資深學者與實踐者。他的教育歷程橫跨小學、中學、大學,從教學到行政,從課室到政策,影響深遠。然而,他的出發點並不華麗。他來自元朗,出身一間鄉村小學。那段經歷,對他整個人生觀與教育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個努力就能成功的時代

古博士常說,他那一代人其實很幸運。「我們那個年代,只要你肯讀書,肯做事,成功的機會是很大的。像李嘉誠那樣,雖然出身貧窮,但只要勤力,就可以走出一條路。」他用自己的經歷印證了這句話。他沒有背景,沒有特權,但靠著成績進入名校,再一步一步走進教育界,成為今天的學者與導師。

古博士的學習之路並沒有在進入大學後停下來。在職業生涯中,他不斷進修,先後在英國的 Exeter 大學、Bristol 大學、Durham 大學,以及法國的 Brittany 大學修讀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並以優異成績完成博士學位。這些深造經歷不但擴闊了他的國際視野,也為他日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學俊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大學的講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十多年,是本地教育界資深學者與實踐者。他的教育歷程橫跨小學、中學、大學,從教學到行政,從課室到政策,影響深遠。然而,他的出發點並不華麗。他來自元朗,出身一間鄉村小學。那段經歷,對他整個人生觀與教育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

教育不是灌輸,是讓人走出來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但我知道,我很努力。」古博士說。「我也很感激那時候的制度給了我機會。」這段經歷成為他日後投身教育的核心信念。他相信,教育應該給人機會,而不是設限;應該讓學生看到希望,而不是被背景框死。「教育不是灌輸知識那麼簡單,而是要讓學生找到一條出路,就像我當年那樣。」

小學的根,不能忘

即使今天已在大學任教多年,古博士仍不時回到自己母校——元朗商會小學。他曾多次回校演講,也曾以校友身份捐款支持學校發展。「我在那裡讀書,學會了做人的根本。」他說。即使後來讀了博士、當了校長、成了教授,那間鄉村小學的課室、課桌、老師的聲音,仍然深深留在他心中。

古學俊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大學的講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十多年,是本地教育界資深學者與實踐者。他的教育歷程橫跨小學、中學、大學,從教學到行政,從課室到政策,影響深遠。然而,他的出發點並不華麗。他來自元朗,出身一間鄉村小學。那段經歷,對他整個人生觀與教育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段歷程,很多啟發

古博士的故事不是特別戲劇化,但每一個細節都真實。他沒有一開始就站在高台,而是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來。他的經歷提醒我們:一場考試可以改變人生,一間學校可以承載希望,一個老師可以塑造未來。這一切的起點,只是一間平凡的元朗小學。

除了教育事業,古博士也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他的太太秀外慧中,是一位賢淑的妻子與慈愛的母親,悉心照料家庭與兩個孩子,並營造出一個溫暖快樂的家。正因有這樣的家庭支持,古博士才能無後顧之憂地投身教育,持續實踐他的理念。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