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譚志強:跑出一條不平凡的黃金人生路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而譚志強,這位曾任職超過三十七年的資深社工,退休後卻沒有選擇安逸,而是用一步一步的腳印,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黃金人生跑道。

從醫院社工到馬拉松跑者

譚志強的故事,從他身為社工的職涯說起。退休前,他在伊利沙伯醫院任職,服務於腫瘤科,經常接觸到癌症病人。看多了病者的痛苦,他心有觸動:「那時的醫療環境沒現在那麼好,病人真的很辛苦,我感受得很深。」

他笑說,其實年輕時也有參加過一些跑步活動,但從來沒有真正把跑步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直到54歲那年,一本書改變了他的生命軌跡。那是馮兩努先生的馬拉松故事,從「減肥到馬拉松」,如何靠毅力完成人生第一個全馬,並鼓勵更多人投身長跑運動。

「我心想,既然我也有跑過步,為何不試一次真正的馬拉松呢?」於是他加入了宇宙長跑會,接受系統訓練,一年後,在55歲這年,他完成了人生首個全馬。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而譚志強,這位曾任職超過三十七年的資深社工,退休後卻沒有選擇安逸,而是用一步一步的腳印,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黃金人生跑道。

退休後的夢想啟航

2014年,譚志強正式退休。他並未選擇「放空過日子」的生活,而是思索:「我有跑步的能力,能否結合公益,做些有意義的事?」這樣的念頭,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構想——以一己之力,跑步環繞整個台灣,為癌症病人籌款。

靈感來自當時台灣流行的環島單車活動,他心想:「踩單車都可以,為何不能用雙腳去跑?」於是他開始籌畫路線、查資料、準備體能。那時候的他,已經60歲。

2015年底,他完成了第一場環台慈善跑。在40日內跑畢930公里,每一步都為癌症病人而跑。這不僅是體能的挑戰,更是一場身心靈的修煉。「我患過重感冒,發高燒,還是在冷風冷雨中出發,但那幾十公里,讓我像是進入了人生的禪修。」

用腳步感動人心

環台跑之後,譚志強本以為夢想告一段落,沒想到社會各界紛紛邀請他分享經歷。從學校、社福機構到社區中心,他走遍大街小巷,講述他如何靠意志跑出希望。他的故事感動無數人,也讓他成為長者跑步運動的推廣者。

「我只是個平民,沒想過能籌到一些錢。但如果我的故事能鼓舞到一兩個人,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而譚志強,這位曾任職超過三十七年的資深社工,退休後卻沒有選擇安逸,而是用一步一步的腳印,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黃金人生跑道。

家人的支持,是最暖的力量

譚先生的堅持與熱情,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家人。他的兩個女兒,起初對跑步興趣欠缺。但在一次次看到父親為慈善奔跑、為夢想堅持後,兩位女兒也先後愛上了長跑,更參加馬拉松賽事。女兒更將父親的慈善跑照片製成畫冊,送給他作為紀念。

「她們說,沒跑步那一天,就覺得不開心。」譚志強一臉自豪地笑說。

他的太太也在五年前開始每天與他慢跑,如今成了固定的「健康跑」拍檔。颱風天不能外出,他倆就在家原地跑,持續鍛鍊,從不間斷。

第二人生,從舞台到跑道

除了跑步,譚志強近年更踏上話劇舞台。他參與戲劇訓練,將自己的環台經歷改編為獨腳戲演出,在香港與新加坡等地演出。他說:「透過戲劇,我重新學習表達自己,也更認識自己。」退休後,他活出了另一種光彩。他不再是醫院裡那位溫文儒雅的社工,而是一位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不老跑手」。

再次出發:小小環台慈善跑2.0

今年12月,譚志強將再次出發,展開「小小環台慈善跑2.0」。雖然年歲已長,體力不如從前,但他依然堅持親身跑畢300多公里,並邀請港台兩地的癌症康復者一同參與。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跑步,而是一群人一起跑的故事。」他語氣堅定,眼神溫柔。

譚志強的故事,是一場關於堅持、關懷與夢想的長跑。從醫院病房到馬拉松賽道,從家庭小圈子到社會大舞台,他一直用行動證明——只要心中有光,腳下的路就會發亮。

他說:「盡全力,不勉強,就能活出生命意義。」這句話,不只是他的人生座右銘,也是他留給我們每一位讀者的啟示。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