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中西醫攜手|共建健康未來

在現代醫學發展的洪流中,中醫的角色究竟如何定位?它是否能與西醫並肩而行,甚至互補不足?我們特別訪問了資深中醫師彭偉明,探討中醫在香港的發展現況及未來方向。

中醫發展需自強 自信是基石

彭偉明醫師認為,中醫要在香港發展,首要條件是自身的強大。「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夠強,如何帶動整個中醫界的發展?」他坦言,現今社會對中醫的認知仍然不足,許多市民在生病時第一選擇仍是西醫。「很多人覺得中醫不及西醫,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他回憶起自己學醫時與西醫教授的交流,當時一位教授坦言:「西醫的治療效果,未必比藥物治療來得好。」這句話至今仍令他印象深刻。他進一步指出,西醫雖然在急性病症和手術領域表現優越,但在慢性病調理和整體健康維護方面,中醫有其獨特優勢。

中醫在疫症治療的歷史見證

談及近年流行的傳染病,如新冠肺炎,彭醫師表示,中醫對此類疾病的研究與應對已有數千年歷史。「從古籍記載來看,不論是流感、沙士,甚至新冠,我們的醫書早有對應的治療方法。」他強調,冠狀病毒的存在遠早於人類,病毒並非突然出現,而是環境變遷及人類行為導致其活躍。

「很多人相信西醫的抗病毒藥物,但病毒的變異速度極快,從新冠病毒的演變便可見,短短數年間已變異超過三十代。」他認為,與其一味追求「殺病毒」,不如透過中醫的整體調理,提升人體的自癒能力,使人體與病毒和平共存,減少對健康的長遠影響。

中西醫應互補 而非對立

談及中西醫的關係,彭醫師強調:「中醫與西醫的目標都是維護人類健康,兩者應該互補,而非對立。」他認為,西醫在外科手術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中醫在內科調理、預防醫學方面則有深厚根基。「在內地,中醫外科仍然有所發展,但在香港卻已逐漸失傳,這是我們需要努力挽回的。」

他寄望未來,香港能建立更完善的中西醫合作體系,讓不同醫學體系的優勢互相補足。「如果我們能夠攜手合作,無論對於個人健康,還是整個醫療體系的發展,都是一件好事。」

結語

中醫的發展不僅需要專業人士的努力,更需要社會的認可與支持。隨著全球醫學趨勢逐漸向整合醫學發展,中西醫結合的模式或許將成為未來醫療的新方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中醫在香港發揮更大作用,讓市民享受到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