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創與設計產業中,鄭琪琪(Kiki)是一位獨特的存在。她不是僅僅畫畫的人,而是一位用角色訴說故事、用故事推動品牌的創作者。多年來,她以穩定的客源經營設計工作,但真正讓她的名字廣為人知的,是她筆下那些有靈魂的角色,和她對於IP(角色知識產權)推廣的堅持與熱情。

從設計人到IP推手
「我一開始就是做設計的,其實已經很多年了,也有固定客戶,慢慢也接觸到一些企業甚至政府部門的工作。」Kiki說。但她並不僅止於此,而是選擇了一條更艱難也更有趣的路——創造屬於自己的角色世界。
她的角色曾參與過香港、日本、泰國及內地的玩具展,並於多個市集與節慶活動中亮相。「其實我一直在做推廣,除了社交平台,也會參與市集。」這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角色能有更多曝光,走進觀眾的生活。

IP的多種玩法與選擇
談及IP產業的不同發展路徑,Kiki一語道破其中的竅門。「一些是靠故事走紅、一些是靠產品普及、一些是從玩具出發,慢慢累積人氣。」她坦言,自己的發展比較接近從從產品與玩具為起點,逐步建立角色辨識度。
「我也出過繪本,是自己寫、自己畫的。但要創作漫畫,其實需要時間去想故事、鋪排節奏。」Kiki說她畫得不快,但並不代表她沒有故事。

故事是角色的靈魂
Kiki深知,一個角色能否打動人心,很大程度來自它背後的故事。「其實像家庭教育、日常選擇這些題材,是最容易入屋的。如果能用四格漫畫的形式呈現,家長、小朋友都會看。」她眼神帶光地說著,彷彿已經看到那一幕幕生活故事在腦中上演。
但她也坦承,創作的時間與資源有限,無法每一天都產出一篇內容,這讓角色的推廣進程有時顯得緩慢。「我會等自己有空檔的時候才創作,這樣內容才有溫度。」
AI時代的創作者挑戰
面對AI的興起,Kiki有著清晰的看法。「AI畫得很快,但它畫不出角色的靈魂。IP不是畫一隻可愛的貓就可以紅,而是要有團隊、有推廣、有故事。」她認為,AI反而可以成為輔助工具,幫助創作者節省時間,但IP的建立仍需長時間的耕耘。
「就算你用AI畫出來,如果沒有展覽、沒有曝光,是不會紅的。IP是要養的。」她說得很堅定,因為她正走在這條路上,而且已經走了三年多。

IP讓設計公司有了靈魂
Kiki創作的角色世界,不但讓她的設計公司轉型,更讓她從「其中一間設計公司」變成「有自己風格的創作品牌」。她笑說:「以前參加商會,大家就知道我是設計師之一;現在,大家會記得我是那個做Mikka貓法師米卡的人。」
角色就像是她的藝人,而她就是那個打造藝人、推出節目的製作人。「其實就像開了一間電視台,然後把自己的角色放進去。」她說這句話時,也帶著一點自豪。

下一步:更多角色?更大舞台?
面對未來,她並不急於一步登天。「會不會做更多的角色?要看時間,也要有團隊。推IP不是一個人能做的事。」但她相信,隨著角色知名度的提升,設計工作也會變得更有價值。
「IP讓我公司的外貌也不一樣了,就像一塊招牌。」Kiki說。
Kiki的創作之路,沒有一夜成名的奇蹟,有的只是一步一步的累積與堅持。她用自己的方式,讓角色說故事,讓故事變產品,讓設計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充滿可能的時代,她用筆,畫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