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網購商品送到家門,到企業物資跨國調配,背後都有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物流網絡。而這個看似「傳統」的行業,正在透過一群有想法、有行動力的人悄然轉型。葉翠玲(Sandra),便是其中一位推手。身為物流企業的管理層,她不僅走過從基層實習到品牌領導的歷程,更以創新和人本的理念,為這個產業注入新活力。

從機緣巧合,到一份長遠的事業
Sandra踏入物流行業,源於一場無心插柳的故事,在求學期間,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應徵現職公司,最初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與面試,沒想到順利獲聘,從此開啟了她的職涯旅程。

最初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停留在搬運、倉庫等刻板印象。但在公司安排下,作為實習生的她有機會深入不同部門,甚至走訪機場貨運站、參與大型貨運計劃。她逐漸發現,物流其實包含了極為廣泛的範疇,涵蓋操作、管理、報關、清關、安全處理等不同流程,遠不是外界所想的單一與重複。
這份源於好奇心的體驗,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對這個行業產生了興趣,更有意在這領域長遠發展。

從海外返港,走進策略核心
及後,Sandra 調到香港總部,繼續發展她的事業。這次回港,也讓她開始參與更具策略性與前瞻性的項目,當中便包括她現在主力負責的企業電商物流品牌—e+Solutions (ePlus) 發展工作。

建立電商品牌,重新定義物流價值
隨著網購市場爆炸性增長,企業對物流的需求也變得更複雜和多樣化。Sandra負責領導ePlus,致力為電商客戶提供全面、整合的物流解決方案。
她強調,電商物流不應只被理解為倉儲和配送。她的團隊整合了公司在空運、海運、報關、清關等方面的資源,打造一站式服務模式,協助客戶處理整條供應鏈的需求,包括本地配送及海外出貨。
更重要的是,電商物流的成立也成為公司推動數碼轉型的重要起點。他們成立了年輕的數碼行銷團隊,運用網絡平台、內容寫作、社交媒體等方式,建立品牌形象,讓更多人了解物流行業的多元與現代化。


用科技改變物流:智慧倉庫的誕生
在談到物流科技轉型時,Sandra分享了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項目: ePlus於大窩口的智能倉庫,專門處理電商訂單,面積約三萬平方呎,內設30部智能物流機械人(AMR),運行於兩層樓面。
這套系統與傳統倉庫操作模式截然不同。以往是倉庫操作人員走入貨架之間揀貨,而現在則由機械人根據系統指令,自動將儲存架移動至指定工作站,讓操作員在固定位置完成揀貨與包裝。這種模式大幅減省人員走動時間,整體作業效率提升三倍,訂單處理準確率更達到99.9%。


倉庫所使用的是條碼管理系統,每件貨品在入庫前便完成條碼標籤處理。所有操作均由系統控制,配合雙重檢查機
制,確保每一單貨物都準確無誤。這項技術不僅提升了訂單處理速度,也為整個物流作業帶來更高的穩定性與可擴展性。

同時,團隊自主研發的庫存管理系統(WMS)及智慧物流系統,實現資訊即時傳遞、互通及更新,系統能實時監控各商戶的庫存水平,當出現缺貨情況時,系統會自動調配同一品牌其他店舖的庫存,大幅提升補貨及出貨效率,確保商戶能履行電商平台的送貨承諾,從而提升終端客戶的整體購物體驗。無論客戶身處香港還是海外,只要系統完成對接,平台便可即時接收訂單並啟動作業流程。

投資年輕世代,培育未來人才
除了科技創新,Sandra也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她帶領團隊推出公司的第一個學生實習計劃,並與學校合作,開辦企業參觀活動,讓中學生和大學生有機會親身走進現代化倉庫,學生們可親身體驗如何運用創新物流科技,優化倉庫營運效率,並進一步認識倉庫的自動化及數據化,了解物流行業的實際操作與職涯可能性。她相信,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物流的真實面貌,有助這個行業吸引新血與新思維,改變外界對物流業「老派」、「體力勞動」的傳統印象。

在物流中看見世界,也看見人
Sandra說,物流其實是連接世界的重要力量。從商品製造、運輸、清關、配送,每一個日常所需的物品背後,都隱藏著一整套複雜而縝密的物流系統。但更重要的是,她從這個行業中看見了「人」的價值,無論是團隊協作、客戶關係,還是對社會的影響力,物流從來都不只是貨物的流動,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物流的未來,不只是自動化的機械運作,更是一場關於信任、創新與連結的旅程。而葉翠玲Sandra,用她的堅持與熱情,正一步步為這場旅程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