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生,一位退而不休的工程師,他的人生充滿了學習的堅韌、工作的專業以及服務社會的熱忱。他的故事如同一本充滿啟發的傳記,從學徒到工程師再到義工隊長,他用自己的努力與愛心,書寫了一段多彩而富有意義的人生。

義工之路:用心服務社會
「如果有需要找義工,適合我做的,我都願意幫忙。」這是李錦生對義工工作的承諾,也是他的行動寫照。自從退休後,他一直積極參與義工活動,尤其是與「生命熱線」這類服務機構緊密合作。他曾是港鐵義工隊「生命熱線」的隊長,負責組織隊伍每個多月進行一次探訪,為有需要的人提供關懷與支持。
儘管現在已經卸下隊長職務,李先生仍然持續參與探訪活動。他說:「交了棒給接任的隊長,但我仍然會去幫忙做探訪。」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他成為社會的正能量典範。

教學熱情:用知識改變生命
李先生不僅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更是一位熱愛教學的教育者。他曾在港鐵學院教授物理,將自己對物理、數學的熱情傳遞給學生。退休後,他仍然繼續教書,參與了「陳校長一對一補習計劃」,為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英語、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的輔導。他已經堅持五年,成為學生們學習路上的重要支柱。
「幫到他們,就像幫到自己一樣。」李先生認為,教育不僅改變學生的未來,也讓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工程師的專業與熱忱
在成為義工和教育者之前,李先生是一位專業的工程師。他曾在港鐵工作超過三十年,專注於電機與機械相關的工作。他對物理與數學的熱愛,讓他在港鐵學院負責教授與物理相關的課程,並為工程領域培養了無數人才。
回憶起早年的工作經歷,他提到自己在飛機工程領域做學徒時,便展現了對知識的渴望。「每天拆螺絲、裝螺絲,我想知道引擎裡面是怎麼運作的。」這種強烈的求知欲,促使他在工作之餘進修,最終成為了一名專業的工程師。
不平凡的求學路:從學徒到理工學院第一名
李先生的求學之路充滿挑戰。然而,他用堅韌不拔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書寫了一段動人的成長故事。
因為家境原因,他在中三時便被迫輟學,轉而進入飛機工程行業做學徒。然而,在四年學徒生涯中,他逐漸感到對學習的渴望。1983年,一筆來自親人的遺產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他毅然辭去工作,用這筆錢投入到學習中,從最基礎的語文課程開始。
「我的英文當時很差,只能從小學四年級的程度開始學起。」李先生每天上兩班英文課,逐步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同時,他在夜校進修數理化,最終在24歲完成了中五學業,期後更考取了進入理工學院的資格。
在理工學院期間,他更加努力,甚至考到了全校第一名,獲得了獎學金,完成了學業。「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之一。」李先生帶著自豪的語氣分享了這段經歷,並珍藏著當年的照片作為紀念。

總結:一位不斷追求進步的人生榜樣
李先生的故事是一部關於努力與堅持的勵志篇章。他從學徒到工程師,從學生到教育者,再到義工隊長,每一個角色都展現了他的責任感與熱情。無論是對知識的渴望,還是對社會的回饋,他始終用行動詮釋著「活到老,學到老,服務到老」的精神。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像李錦生先生這樣的人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雖然曲折,但只要努力,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from-apprentice-to-volunteer-leader/。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