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無私奉獻似乎變得越來越罕見。然而,仍然有一群人默默耕耘,為社會帶來希望與改變。《苗圃行動》主席李殷傑先生(Raymond)便是其中之一。他多年來致力於慈善教育工作,幫助無數基層學童圓夢,並見證了「生命影響生命」的真實故事。

改變命運的一雙手
「有些小朋友可能真的在生活中遇到很大的困難,然後我們真的幫了他,讓他能夠完成學業。」Raymond回憶起《苗圃行動》的點滴,語氣中流露著欣慰與感慨。
他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當年有一對來自內地的姐妹,家境極為貧困,父母只能供養其中一人讀書。面對這樣的困境,《苗圃行動》伸出援手,讓兩姐妹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多年後,他們學有所成,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這種善的循環,正是Raymond最希望見到的結果「生命影響生命」。
「我們不敢保證每一個我們幫助過的孩子都能名成利就,但我們至少給了他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從受助者到施助者|感恩的力量
Raymond特別強調,許多曾經受助的學生,在長大成人後就選擇回來報答《苗圃行動》,這種「將愛傳承」的精神,讓他深受感動。「他們回來幫助苗圃,其實不是報答我們,而是因為他們曾經受過別人的恩惠,現在有能力了,也希望幫助別人。」這種由受助者轉變為施助者的例子,正是慈善最有意義的地方,不只是短暫的資助,而是讓善念延續,影響更多人。
「今天,一個孩子因為貧窮無法讀書,但如果有人幫助他,他便有機會成功。當他成功後,他會回頭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這樣,社會就能產生良性的循環。」Raymond堅信,這才是公益的真正價值。

義工精神的變遷|如何讓年輕人投入公益?
談到現今社會的義工文化,Raymond坦言:「以前的義工,他們的參與度很高。但現在社會有很多選擇,義工有多的考慮。」
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與過去不同,要讓義工理解真正需要,更需實地考察。「我們希望讓義工接觸基層家庭,讓他們親身感受助人自助帶來的連結及滿足感。當他們真正體會到,或許就會願意付出更多。」Raymond回憶起自己當年初次參與慈善工作的經歷,我第一次參與《苗圃行動》,是去內地山區探訪,看到當地孩子為了領取學習資源而排隊兩個小時,那一幕讓我深受震撼,也讓我堅定了投身慈善的信念。

結語|讓善念生生不息
《苗圃行動》的理念,不只是提供短期的經濟援助,而是希望透過教育改變命運,讓受助者成為施助者,讓愛與希望延續下去。
李殷傑先生(Raymond)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公益的真正價值,它不只是捐款、捐物,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生命影響生命」的動人力量。在這個講求即時回報的時代,我們是否還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去照亮別人的人生?或許,每個人的小小善舉,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一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