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急速變化與競爭劇烈的社會裡,許多家長仍對「兒童財商教育」抱持保留態度。認為與金錢有關的課題太早接觸,會讓孩子變得「斤斤計較」或「過於現實」。但在知涵兒童財商學院創辦人文俊友(Sophia)看來,真正的財商教育,從來不只是學賺錢,而是學有意識地規劃人生。

「不是教孩子賺錢,是教他們理解金錢」
Sophia回憶起一段特別的對話。有位家長在聽到「兒童財商」這個詞時,馬上表示反感,覺得孩子太小不應該學與錢有關的東西。這樣的觀點,其實反映出不少成年人對金錢的理解,仍停留在「賺與花」的層面。
但另一位教育界的朋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家長或老師能在孩子談到金錢時,適時引導,那才是最理想的情況。」這句話讓 Sophia深受啟發,也再次確認了她創立兒童財商課程的初心——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學習,建立健康的金錢觀。

家長不懂,孩子更迷惘
Sophia說得直接:「如果每一個大人都懂怎樣教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那其實根本不需要兒童財商教育了。」但現實卻不是如此。很多家長對金錢本身就有負面觀念,甚至難以理出自己的財務狀況,更遑論教導孩子。
因此,她的課程不僅是為孩子而設,更是為家長開了一扇門。透過孩子的學習,家長也能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務價值觀,進而影響整個家庭的金錢文化。這種「從孩子開始,改變家庭」的理念,讓兒童財商教育不再只是知識傳授,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

從認識錢開始,到學會規劃未來
知涵兒童財商學院的課程,從幼稚園到小學階段都有針對性的設計。最初階的學習從認識硬幣與紙幣開始。Sophia分享,有些十歲的孩子即使學過什麼是錢幣,當真的面對一堆散紙時,竟完全無法分辨和計算。
課程中會介紹不同國家的貨幣,讓孩子在旅行或與外界接觸時,自然建立匯率、物價差異等概念。這些看似簡單的知識,其實都在為孩子未來的國際觀與金錢意識打下基礎。
進階的部分,則會引導孩子理解「儲蓄、消費、收入、投資」四大財務元素。比如「為夢想儲蓄」、「為生活消費」、「為未來投資」等概念,讓孩子從小明白,金錢不只是用來買東西的工具,而是可以幫助他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目標的資源。

分享,是財商教育中最溫柔的力量
除了理性的規劃與知識,Sophia特別強調「分享」在財商課中的重要性。她舉例,有孩子每個月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材料做蛋糕,送給同學吃。這不只是物質上的分享,更是一種建立關係與同理心的練習。
有些家長會質疑:「我自己都不捐款做慈善,怎麼教孩子分享?」在 Sophia看來,分享不等於捐錢,而是一種態度。透過課程中的設計,孩子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也慢慢修正家長對金錢的負面連結,讓家庭中出現更多理解與信任。

改變,從一個家庭開始
Sophia強調:「我們不是要讓孩子變成小小生意人,而是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做一個有意識、有選擇能力的人。」兒童財商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孩子早早學會賺錢,而是讓他們明白金錢背後的價值,學會如何與錢建立健康的關係。
而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只屬於孩子,也屬於每一位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從一個孩子開啟的學習,可能會改變一個家庭,甚至影響整個社會對金錢教育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