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多數人還在思考下一趟旅行要去哪裡時,楊志輝(Berry)已經踏上了一條極少人走過的旅程——南極。那是一個白雪覆蓋、風聲如嘯的地方;一個沒有城市燈火,卻讓人重新認識生命價值的大地。「我去南極,不是因為愛冒險,而是因為我當時想在世界末日前,看一次地球的盡頭。」

世界末日前的決定:用盡積蓄前往地球的盡頭
2012 年,全球流傳著「瑪雅曆法終結」的預言,象徵世界末日的降臨。就在這種氛圍下,Berry 與太太毅然決定:去南極完成多年心願。「我一直想去南極度蜜月,但後來結婚後一直沒有實現。直到2012年,我們決定,如果末日真的來了,那至少我們曾經見過地球最純淨的樣子。」
他們選擇從阿根廷的烏斯懷亞登船,利用當地的 Last Minute Offer,以每人約5,000美元的方式,用最節省的資源完成這趟夢想之旅。
在極地看見渺小,也看見責任
「在南極,你會深深感受到,人真的很渺小。」
在那裡,他看到了成群企鵝、在冰層上打滾的海豹、數不清的冰山與冰川。在船上,他與導遊、科學家對話,了解關於氣候變化、南極公約與生態保育的知識。「我記得南極公約有指引是,不能靠近企鵝五米以內,不可以留下垃圾,甚至連鞋底都要消毒,避免帶入外來微生物污染南極淨土。」
那一刻,他明白,來到這裡不只是觀光,更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與專重。

讓守護地球成為日常
旅程回來後,Berry 的人生也悄悄改變了。
他開始投入更多與自然、環保相關的義工活動:擔任海洋公園的「黃金導賞員」、參與 WWF 活動、參加海灘清潔行動,甚至在社區中推廣環保生活。
「我開始告訴身邊的朋友,不是人人都要去南極,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愛護地球的方式。」他更鼓勵大家善用科技、網絡資源去接觸南極。「現在的 YouTube、衛星直播,都讓你比現場看得更清楚,沒必要親自去破壞那裡的生態。」
用角色講故事,讓大自然說話
Berry 近年也開始結合戲劇與導賞,構思一種新的說故事方式。
「我希望在導賞時,不只是用資料講解,而是透過角色扮演——例如以企鵝、村民、甚至畫家身份去講故事,讓參加者代入情境,更能感受自然與歷史的重量。」
這種「戲劇式導賞」的概念,在外國早有實踐,他希望將這個形式帶入本地文化與社區活動中,讓教育不再只是單向傳遞,而是互動、沉浸與感受。

你不一定要去南極,但你一定可以做點什麼
Berry 說,這趟南極之旅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把他從城市的節奏抽離,讓他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他不鼓勵大家去南極,但他鼓勵大家問自己:我為這個世界做過什麼?
他的答案是:我選擇以行動說故事、傳播訊息、喚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