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螢光幕主導生活的時代,我們的眼睛每天承受著過量的資訊與刺激,但真正關心雙眼健康的人卻寥寥可數。陳玥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踏上一條與「護眼」有關、卻遠不止護眼的旅程。
一個朋友的眼疾,讓她看見「選擇」的可能
故事的起點,是她一位摯友的眼睛狀況。對方長年受著弱視、重度近視、老花與畏光困擾,甚至曾面臨視網膜穿孔的風險。市面上嘗試過無數產品,效果始終有限,直至一次偶然機會,朋友接觸到一款以中醫穴位理論為基礎的護眼產品,才真正感受到明顯改善。
從沙漠走進綠洲,是那位朋友的形容。八個月的堅持使用後,眼睛的狀況逐步穩定,甚至能短時間脫下眼鏡。這份改變,不僅令玥汐震撼,也讓她重新思考:難道眼睛的問題,真的只能「束手無策」嗎?

從親情出發,看見產品真正的意義
不久之後,她將這款產品帶給了長期淚眼不止的長輩。長輩多年來吃飯總需要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紙巾,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使用產品一段時間後,長輩終於能安心得下飯,這一幕深深觸動了玥汐。
對她而言,這不單是產品的效果,而是一個人重新找回日常尊嚴與舒適的過程。這也是她決定進一步了解產品原理,並在業餘時間積極分享的原因。
穴位護理的簡單哲學:通則不痛,補則見效
這款護眼產品的核心理念,其實來自傳統中醫的智慧。透過針對眼部周圍十三個穴位的按摩與營養補給,不需入眼、不需侵入式操作,便能溫和地改善眼部機能。許多常見問題如眼乾、飛蚊、眼疲勞,甚至白內障、黃班眼等初期狀況,也有不同程度的舒緩效果。
一次陌生的對話,種下真正的使命感
有一次午飯時間,她偶遇一位患有白內障的婆婆,因尚未達到手術標準而感到無助。出於同理與勇氣,她突破內向的性格,主動向對方介紹產品。這不是推銷,而是一份誠意的邀請——讓人知道,即使未能即時獲得醫療幫助,也還有其他方法可供選擇。
從那刻起,她明白自己肩負的不只是傳遞一支產品的責任,而是給人一個「可以選擇」的機會。

為了服務他人,她選擇不斷裝備自己
在陪伴他人改善視力健康的過程中,玥汐深深體會到「想要幫助別人,自己就必須先變得更有力量」。因此,她開始主動尋找專業知識,並陸續考取了與視力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讓自己在實際的視力照護上更具專業性。
不僅如此,玥汐也修讀了一門關於飲食與營養學的課程,成為具備公共營養師資格的一員。她相信,眼睛的健康不僅來自外部的護理,更與內在的營養息息相關。透過結合視力照護與營養知識,她希望能為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提供更全面的協助與建議。
結合社會企業,讓護眼也能成為一種社會支持
玥汐的願景不止於此。她深知,一個產品的價值,不應只停留在使用者的改善,也應延伸至社會的共融與共好。
她將護眼產品與本地社企合作,後者致力於讓SEN(特殊教育需要)青年透過藝術創作重建自信。他們的畫作被製作成皮革收納套,專為護眼產品設計,既美觀又實用,更蘊含共融精神。
每一個收納套都是青年親手縫製,每一筆收入都成為他們自立的希望。玥汐說:「這些不是贈品,是有力量的作品。」她甚至會自費購買這些產品,隨護眼產品一併送出,讓更多人認識這份社會意義。

護眼,是一條照見人的路
今天的玥汐已不再只是分享者,更是一位連結者。她用自身經歷串起健康、家庭、社會企業與慈善,把一支護眼產品,變成一條照亮人心的道路。她不曾高舉什麼偉大的理想,也不談什麼商業奇蹟,只是用溫柔堅定的行動告訴我們:有心,就能看見更多;有選擇,就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