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講求快速與效率的年代,多少人還能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而羅家洋(Mark),這位在創作與教育之間找回初心的藝術家,就是那個把夢想繞了一圈又走回來的人。

童年的筆觸,是夢想的起點
出生於70年代的屋邨仔,Mark的成長故事聽起來與許多人無異,但他筆下的世界卻從小就不平凡。受到哥哥的影響,他從漫畫中培養出濃厚興趣,小小年紀便愛上了畫畫,甚至會在廁所裡一邊畫一邊消磨時間。家中那兩卷大紙,全被他畫得一乾二淨,卻也成為現今無法保存的珍貴回憶。
他曾立志成為漫畫家,小學成績優異,卻因家庭劇變,在中學時一度跌入人生低谷。父親的不忠,母親的眼淚,讓年幼的他選擇逃避,遠離家庭,也遠離夢想。


藍領之路,從谷底反彈
輟學後,他踏上了藍領人生:快餐店、點心學徒、保安、維修員……樣樣工作都幹過。那段日子,他幾乎放下畫筆。直到某天與舊友重拾往日興趣,一起報讀工聯會課程,才再次與畫畫重逢,並遇上改變他人生的第一位恩師——麥天傑先生。
在麥老師的指導下,他不只學會了繪畫,更了解了香港漫畫的現實處境。也正是這段時間,他開始接觸藝術世界的更多面向,從而踏進創意產業的門檻。
從雞尾包到廣告圈的硬仗
為了脫離藍領身份,他報讀各種設計、電腦及廣告課程,每天只睡三四小時,靠著雞尾包充飢。雖然艱苦,卻也一步步踏入廣告與設計行業,從最初的助理到後來的創作核心。他說,那段時間的創作,雖然忙碌且常被修改,但也為他建立了日後的專業根基。
不過,越深入商業世界,他越感到迷失。畫畫,變成了解決客戶問題的工具,而不是表達自我的媒介。這是一個創作者最常見的掙扎:創作的初心,在哪裡?


遇見改變的第二位老師
陳志昌Harvey Chan,成為他人生中的第二位改變者。是他,讓Mark重新拾起手繪技巧,找回畫畫時與自己對話的寧靜。那段時間,他努力練習,並終於鼓起勇氣開始參加展覽,甚至走到日本,舉辦了人生第一次個展。
展覽過後,在太太的鼓勵下,他開始嘗試教畫,並在2019年正式成立自己的畫室,將畫畫從個人的愛好,轉化為能影響他人生命的事業。


教學相長,畫出別人的路,也畫回自己的人生
對Mark而言,教畫不只是傳授技術,更是一場與學生共同找尋方向的旅程。他喜歡與學生深入對話,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機,然後以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少走彎路。他說,教畫與自己畫畫截然不同,前者是開拓別人的視野,後者是整理自己的內心。
當他看到學生成長、找到自己的藝術風格,是他最開心的事。這些年來,他也從學生身上學到不少,真正實踐了「教學相長」的意義。

繞了一圈,還是走回初心
Mark曾以為自己會在廣告設計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沒想到,繞了一大圈,還是走回了畫畫這條路。他坦言,經營畫室壓力不小,要靠畫作維生並不容易,但只要自己還喜歡這件事,就不會覺得是負擔。
他想對仍在為夢想奮鬥的人說:「不要放棄,將來的路都是靠自己走出來的。如果你熱愛一件事,你不會想太多會不會有回報,你就是要努力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