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留給下一代的不是財產,而是永續的世界

在香港這座繁華都市裡,有一群人默默耕耘,不為名利,只為心中的一份善念。慈濟香港分會的梁榮錦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從一位商界人士,轉變為環保與慈善的堅定實踐者,見證了一場由心出發的生命轉化。

在香港這座繁華都市裡,有一群人默默耕耘,不為名利,只為心中的一份善念。慈濟香港分會的梁榮錦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從一位商界人士,轉變為環保與慈善的堅定實踐者,見證了一場由心出發的生命轉化。

我們真正要留給孩子什麼?

「我們愛我們的下一代,但我們到底留給他們什麼?」梁榮錦語重心長地說。作為父親,他不會選擇為孩子預備豪宅名車,而是選擇為他營造一個安全、健康、有教育資源的成長環境。對他來說,真正的愛,不是物質的堆砌,而是在孩子未來的道路上,給予他足夠的品格與智慧,讓他學會自主生活,學會關心社會。

他提到,師父常說:「給孩子及下一代最好的,不是財產,而是一個乾淨的地球。」這句話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所以推動環保便成為他現時最迫切要做的事。

在香港這座繁華都市裡,有一群人默默耕耘,不為名利,只為心中的一份善念。慈濟香港分會的梁榮錦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從一位商界人士,轉變為環保與慈善的堅定實踐者,見證了一場由心出發的生命轉化。

從商界到慈濟,人生的轉軌

曾在玩具業界打拼數十年的梁榮錦,熟悉商業世界的競爭與階級制度。他坦言,當年在職場上,難免會有些「違背良心」的掙扎,那些表面風光背後的壓力與疲憊,讓他逐漸思考人生真正的價值。自1997年接觸慈濟後,他找到了心靈的歸屬。

「慈濟是一種洗滌,讓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找到內心的平靜與純粹。」他說。

用一輛車,啟動環保的旅程

2009年,慈濟香港推行環保計劃。當時的梁榮錦買了一輛八人座的廂型車,原本只是為了方便外出探訪,沒想到這輛車竟然成為他環保之路的起點。這輛「大霸王」變成了社區裡的「環保車」,載著回收的紙張、塑膠、鐵器等資源,由師兄師姐們自發收集,再集中回收變賣,所得款項全數投入慈善基金。「那時候沒有什麼正式的資源回收計劃,我們就自己做。」他帶著一份自豪與謙遜回憶道。

在香港這座繁華都市裡,有一群人默默耕耘,不為名利,只為心中的一份善念。慈濟香港分會的梁榮錦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從一位商界人士,轉變為環保與慈善的堅定實踐者,見證了一場由心出發的生命轉化。
這是早年開始用自己私家車做環保

布衣精神,傳家之寶

梁師兄和太太育有一子,從小便以簡樸為本。兒子穿的是親友轉贈的舊衣,甚至連校服也是「接力」而來。他們堅信,不浪費就是最大的福報。雖然經濟上毫無困難,但他們選擇將資源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幫助他人。

「我要給他的,不是奢華的生活,而是正確的價值觀。」他語氣堅定地說。

素食者一段因緣的啟發

曾是飯局中的「點菜高手」,梁師兄的飲食習慣也隨著慈濟的修行而改變。2003年SARS到2020年新冠疫情,正是重擊人類社會,讓他深切反思:這些災難是否與人類貪食動物、破壞生態脫不了關係?

「吃素,是慈悲的實踐,也是對生命的尊重。」他說。

最終,他跟隨太太一同踏上素食之路,也在發願茹素後迎來了他們的獨子。他笑言:「我們結婚十年後才有孩子,也許這就是吃素的福報吧!」

在香港這座繁華都市裡,有一群人默默耕耘,不為名利,只為心中的一份善念。慈濟香港分會的梁榮錦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從一位商界人士,轉變為環保與慈善的堅定實踐者,見證了一場由心出發的生命轉化。

結語:讓慈悲成為日常,讓永續成為遺產

梁榮錦師兄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一位父親的擔當、一位志工的堅持、一位修行者的覺醒。他用一輛車,載動的不只是資源,而是一份對地球的愛;他給孩子留下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態度。

在這個過度消費的時代,我們或許更該深思——我們到底要為下一代,留下什麼樣的世界?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