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Mak用他豐富的經歷,娓娓道來一段段令人動容的過去。他不是一個追名逐利的攝影師,而是一位用眼睛感受世界、用鏡頭記錄靈魂的人。他說話的語氣平實,卻句句流露出對人生的熱愛與堅持。這不是一段單純的事業成就史,而是一場關於信念、青春和選擇的旅程。

不願等到六十歲才開始「活」
「我情願揹著背包睡火車站,也不要等到六十歲才去享受人生。」Mak說這句話時,眼神堅定。他並不是反對年長時旅遊,而是覺得那份年輕時的膽量與心境,是再多金錢也買不回來的。他回憶年輕時的旅程,在華山、杭州、西安、台灣,曾經睡在由防空洞改裝的旅館、木材行的床位,甚至車站或賭場的後門。那是一種既艱苦又自由的生活,卻成為他攝影與人生觀的根基。

用Nikon機記錄時代的風景
八十年代,Mak一部Nikon機械相機,走訪中國大地。他曾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拍牛車(黃牛拉動的車輛)。那時的他,與來自香港大學與中文大學的同伴們,一起在風沙中尋找畫面,一起在沒有路的山徑上滑行。
「純粹是興趣,沒有收入。我們就是一班人,背著相機去記錄這個世界。」

從興趣到職業,從街拍到CEO
轉做職業攝影師,是一個「很諷刺的選擇」——Mak當時為此賣掉了他最喜歡的相機。當時的VOLi、Leica相機價值不菲,學生時代的他甚至用獎學金去入手。但他知道,只有投資自己,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如今的Mak,已是許多國際CEO、專業人士的指定攝影師。他拍過很多名人,也拍過頂尖企業的年會與專訪。


攝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藝術
Mak不只拍照,他更樂於將攝影與藝術結合。他與一些藝術家合作,將照片數碼化,然後以AI或手繪方式轉化為油畫。他說,與AI合作雖然方便,但「每一筆親手畫出來的畫,才有靈魂。」
他用過最早的iPad Pro,也研究過各種感壓筆與繪圖軟件。他說:「創作的自由來自於工具的掌握,但真正的價值來自於你的想法。」



記錄,是一場溫柔的革命
Mak的故事,不只是攝影師的故事,更像一封寫給年輕人的信。他用自己的腳步與鏡頭,走過一條不容易的路。他說:「現在看來,當年睡街、睡木材行、坐著小車對著地平線走,是一段不錯的回憶。」
這些「不錯的回憶」,如今成為他對社會的回饋。他參與慈善拍攝,也為機構留下歷史檔案。他堅信,攝影不只是技術,而是一種「記錄與傳遞」的責任。而這份責任,就像他曾說的「如果你不在當下拍下來,這個世界就會少了一點點真實。」
Mak,用他的人生,拍出了一張張觸動人心的照片。那些照片不只是畫面,更是一段段凝結的回憶和情感。那不是電影,但每一張照片,都是他親身走過的風景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