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裡,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婦女,她們不是舞台上的主角,但卻是生活中最溫柔的力量。Queenie,就是這樣一位牽起眾人、播下改變種子的社區推手。美孚,是她的家,也是她夢想起飛的地方。

由「皮革義工」到「婦女團隊」的誕生
Queenie回憶,自己最初在深水埗救世軍學習皮革工藝時,純粹是想找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沒想到,這個選擇,成為她日後連結社區、建立團隊的起點。
她參與年宵市場,從設計商品、試做樣板、到帶領一班義工媽媽夜以繼日地製作產品,甚至親自到維園擺攤。她笑說:
「我哋唔係去買貨轉售,我哋係自己設計、自己做,真係由零開始。」
這一群婦女,有的是退休人士,有的是照顧者,也有像她一樣,曾在家庭與人生之間尋找方向的媽媽。大家因為手藝走在一起,從陌生到熟絡,從學員變成義工,再成為導師。


手藝,是工具;連結,是目的
Queenie沒有大聲疾呼要「改變婦女命運」,但她用實際行動,讓更多人看到 「婦女都有第二人生」。
她說,皮革班不只是學技巧,更是一種互相陪伴的空間。
「我哋會一齊飲茶、傾計、分享家庭煩惱。有時佢哋話:『我先生唔明我、我小朋友好難教』,其實我都經歷過。大家傾下,做下嘢,心情會好啲。」
更難得的是,她建立了一支婦女義工隊,每次有社區中心邀請舉辦手工課程,她都會帶著這班熟練又有心的義工同行——不為賺錢,只為服務更多人。

社區裡的療癒時光
疫情期間,街坊會活動暫停,許多人陷入孤立與焦慮。Queenie與義工隊並沒有停下來,反而成為社區裡的中流砥柱。
她們協助分發大批口罩、防疫物資,與不同社區中心合作,開設線上課程,甚至在長者中心推動「Zoom皮革班」,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也能在家完成作品。
她們設計了一系列專為照顧者而設的療癒課程,包括手部護理、舒壓按摩技巧等等,讓婦女在照顧他人之餘,也學會照顧自己、讓這些長期為家人奔波的媽媽們,能夠真正「解放雙手」。

她們的故事,值得被記錄
Queenie帶著義工隊到不同的中心開班,最常聽到的,是學員說:「我已經好耐無笑過」或「我以為自己做唔到」。
她說:「有一次,我教一位媽媽做皮革玫瑰花。佢話自己成個月都無笑過,但今日終於開心咗。原來,一件小小嘅皮革玫瑰花,都可以改變一個人。」
她也分享,有一位喪偶的婆婆,來到皮革班後重新找回生活節奏;有一位工程師背景的媽媽,在育兒多年後,重拾自信成為導師;還有一位中風伯伯,完成了一幅福字的畫作。這些故事,都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社區不是建築,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Queenie說,她的夢想從來不大,「只係想有一班人,一齊行」。如今在美孚街坊會,她與一群婦女義工一起,定期舉辦手工班、社區展覽、嘉年華活動;更嘗試將課程延伸至照顧者支援、精神健康推廣等範疇。
她們的團隊不靠資助、不靠捐款,全靠義工力量與社區支持。她們甚至將活動收入捐回街坊會,用行動回饋社區。

結語:讓更多婦女,看見下一步的可能
Queenie的故事,不是一人走得多遠,而是一群人如何在社區裡,靠著一雙雙手,慢慢連結起來。
她說:「我哋唔係要變明星,只係想大家知道:即使你而家係家庭主婦,你都有可能成為導師、成為幫人嘅人。只要你肯行第一步。
於是,在美孚這個老社區的角落裡,每一朵皮革玫瑰、每一雙手蠟、每一張笑臉,都是愛與希望的延伸。
Queenie和她的義工隊,仍然在走,仍然在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