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故事沒有人記下來,就真的會消失。」對祈峯來說,創作不只是為了表演,而是為了保留一些重要的東西——人、地方、情感。近來他開始走進紀錄片的世界,想用鏡頭記錄香港一些正在慢慢消失的風景。不是大場面,也不是名人——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但最真實的那些人和事。

亦園村,一個快要不見的地方
最近,祈峯正在自發製作一條紀錄片,主題是「亦園村」——一條位於元朗的鄉村,因為城市發展,很快就會被清拆。「我第一次去那裡時,覺得好像走進另一個世界。」村裡有幾十年歷史的鐵皮屋,也有老一輩的人每天坐在門外聊天。這些畫面,祈峯覺得很珍貴,但也很脆弱。
「如果沒有人拍下來,可能幾年後,我們連這些畫面都想不起來。」
他不是去拍「歷史」,而是想拍「人」。拍那些還在生活、還在笑、還在努力保住家園的人。

第一次從零開始拍一條紀錄片
這次拍攝沒有大團隊、沒有資金,是祈峯跟幾位義工一手一腳籌備。從自己找人、約訪問、拍攝、剪接,全程主力負責。
「我以前都參與過別人的計劃,這是我第一次由自己開始。」他用簡單的器材拍攝,帶著好奇和尊重走進每一戶人家。受訪者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後來慢慢打開心扉,讓他知道:「原來只要你真心,他們也會願意分享。」
這不是一個「任務」,而是一場相遇。是創作者與土地、與人、與回憶之間,真誠的連結。


為什麼拍?因為有人值得被記得
祈峯拍這條紀錄片,不是為了參展,也不是為了出名。他只是覺得:「這些故事,如果我不拍,可能真的沒人拍了。」
他不是拍給市場看,而是拍給將來的我們看。拍給那些未來可能會問:「以前的香港是怎樣的?」的人看。
這就是他做創作的初衷——保存、連結、記錄。

創作,不只是夢想,也是責任
祈峯一直都熱愛表演,但這幾年,他更深刻地明白:「做創作的人,不只是一個表演者,也是一個觀察者、一個記錄者。」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人感動;讓人學懂珍惜,但更希望能讓人記得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不一定宏大,但都很真實。

結語:作品,是他跟這個城市之間的對話
祈峯的創作,不只是為了夢想,也是為了留下。他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這個城市一些快要被忘記的角落,也記錄那些依然努力生活的人。
「如果我可以用作品,讓人重新看見一樣東西,那我就已經做到我想做的事了。」
他暫時不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人,但他一直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用作品,把香港的故事留下來。
這樣的祈峯,不只是創作人,更是一位用心說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