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 說他從小就喜歡「靚」,尤其是頭髮。「我小學時已經開始 GEL 頭,因為我發現漂亮的髮型可以令我開心,自信,甚至讓人看見我不一樣的氣場。」這樣的喜好,從來不是一時興起。Rick 記得自己從小學升上初中時,對髮型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家長帶他去的快剪店,他開始主動尋找髮型師,只為剪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髮型。可是,現實往往不如理想。「被剪壞的次數,多到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要求太多。」Rick 苦笑道。但也正是這些一次次「失望」,讓他萌生了一個強烈的念頭——我要成為那個不讓人失望的髮型師。

這個願望,不是出於野心,而是一種「想幫人」的心情。「我知道那種感覺,當你對自己的外表沒信心的時候,整個人都會變得低落。」Rick 說得很真切,他想成為那個可以令別人抬頭挺胸走出髮型屋的人。

不是從洗頭做起,是從責任開始
Rick 入行的故事也很特別。他不是從最常見的「洗頭仔」開始,而是直接拿起剪刀,操練手藝。他的第一位師傅曾經猶豫該不該教他,因為 Rick 當時年紀不大,怕他只是三分鐘熱度。但Rick不怕難,也不怕失敗,他買假髮練習,甚至大膽找真人試剪。「剪得差不要緊,最緊要我肯學、肯改。」
他說,一開始的剪法很「肉酸」,但每剪一次,他就進步一點。那位師傅後來也被他的認真感動,開始真正教他。「我不是為了興趣玩玩,是想認真走這條路。」

Rick 的學習過程並不循規蹈矩,他不是在大型連鎖 Salon 學習,而是在工作室跟師傅學,邊做邊學。這樣的模式,雖然沒有制度化的訓練,卻讓他學會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什麼叫「靈活」,什麼叫「責任」。



夢想,不只是自己靚,是幫人靚得有感覺
Rick 從來不是為了潮流而剪髮,也不是為了表現技巧而設計造型。他說:「我最開心的時候,是當客人剪完頭後,望着鏡子,眼神由懷疑變成驚喜,然後發自內心地笑。」

這種笑容,是 Rick 的動力,也是他的信仰。他不想成為業界最紅的髮型師,他只想成為那個「懂你的人」,那個能夠用一雙剪刀,剪出你內心樣子的那個人。
這不只是剪頭髮的工作,而是一種與人連結的能力。

初心,是最不怕重來的力量
Rick 的故事,很多人可能會說「辛苦」、「轉折多」、「不值」。但 Rick 說:「每一次從頭來過,其實都是一次重拾初心的機會。」
他不怕轉換地方,不怕重新適應環境,甚至不怕客源少了。因為他知道,只要初心還在,自己就不會輸。
Rick 的初心很簡單——讓每個人都能透過髮型,看見更好的自己。這種溫柔而堅定的信念,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能量。而 Rick,正是那個願意用一雙手、一個眼神,默默傳遞這股能量的髮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