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Joyce:用一顆初心,讓人活得有尊嚴

在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裡,總有一些人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他們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心中那一點微光,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Joyce——一位曾經在投資界打拼的專業女性,今天卻選擇投入中醫、義診與臨終關懷的工作,只因她心中有一個簡單卻深刻的信念:每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從出生到離世。開心的到來,有尊嚴的活著,安心的離去!

在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裡,總有一些人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他們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心中那一點微光,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Joyce——一位曾經在投資界打拼的專業女性,今天卻選擇投入中醫、義診與臨終關懷的工作,只因她心中有一個簡單卻深刻的信念:每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從出生到離世。開心的到來,有尊嚴的活著,安心的離去!

每週兩天的堅持,只為更多人少一點痛

Joyce說得直接:「我們每星期做兩天義診,針灸治療費用全免,時間要看醫師安排,有時星期一、二,有時星期一、日。」這樣的安排聽來不算多,卻是他們團隊在有限資源下的最大努力。她坦言:「做到飯都沒得吃,醫師們都是自己肚餓就自己拿點東西吃。」

這裡其實是一種社區義診,許多無法負擔正價診金的街坊,靠著這兩天,獲得治療與關懷。沒有宣傳,沒有廣告,完全是人傳人。「我連Facebook都沒做過,都是一個傳一個,有人試過了,就再介紹其他人來。」Joyce笑說,最初還有人懷疑她是騙子,會找人上來「放蛇」,直到真的上來見識後,才相信這一切都是真心。

投資轉身中醫,只因「年紀大了想學養生」

從投資界轉向中醫,Joyce的理由很真實:「年紀大了,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痛,就想學點養生的東西。」學著學著,她發現中醫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可以幫人的方式。於是她開始在臨床中學習、實踐,找來經驗豐富的醫師合作,希望邊做邊學,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幫助。

「我不是為了開診所賺錢,我是覺得中醫真的可以幫到人。」這樣的信念,讓她一步步從學徒走到實踐者,甚至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靠山。

「香港淨宗學會-彌陀村」:讓人有尊嚴地走最後一程

除了關注當下的病痛,Joyce更關心人生的終點。她正籌備一個名為「香港彌陀村」的臨終關懷空間,讓那些面對生命尾聲的人,能在尊重安穩中走完最後一段路。

「如果有一天我自己要離開,我也希望有人這樣對我。」她眼神堅定地說。這個空間不只是物理上的住所,更是一個心靈的避風港。她希望透過佛教團體、社工連結,讓每一位長者在面對生老病死時,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懷。

在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裡,總有一些人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他們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心中那一點微光,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Joyce——一位曾經在投資界打拼的專業女性,今天卻選擇投入中醫、義診與臨終關懷的工作,只因她心中有一個簡單卻深刻的信念:每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從出生到離世。開心的到來,有尊嚴的活著,安心的離去!

為別人做的,其實也是為未來的自己

Joyce常說:「我現在幫人,可能我老了是別人幫我。因果循環,自有定數,萬事皆有輪迴,待人如己,讓自己無愧於心。」這份誠懇,讓她贏得了許多支持者,也讓越來越多義工與醫師加入她的行列。

從街邊派傳單,到每週穩定的義診;從一名前投資人,到中醫推廣者與臨終關懷的籌劃者,Joyce用行動證明了,每一個「想幫人」的念頭都有可能改變世界。

在這個時代,或許我們都太習慣計算回報,衡量得失。但像Joyce這樣的人提醒我們,有些事,是無價的;有些心,是無私的。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