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蔡銘理:用親身經歷寫出真實教育路

蔡銘理Benny (笨泥爸爸),一個在親子與兒童傳媒界深耕多年的資深創作人,也許不少家長都曾讀過他的專欄、聽過他的分享,但他最真實的教育故事,其實來自他與兒子一步一腳印的成長旅程。

蔡銘理Benny (笨泥爸爸),一個在親子與兒童傳媒界深耕多年的資深創作人,也許不少家長都曾讀過他的專欄、聽過他的分享,但他最真實的教育故事,其實來自他與兒子一步一腳印的成長旅程。

從爸爸開始,學習也重新開始

「當你成為爸爸後,身份不一樣了。」Benny坦言,自己並非一開始就熟知育兒之道,也不懂升學制度。兒子出生後,一切從零開始。從Playgroup、幼稚園到小學,他跟太太一邊摸索、一邊學習。當年,他甚至為了更了解升學資訊,主動投稿並加入親子雜誌的編輯團隊,從媒體工作者的角度,重新學習「做爸爸」這門課。

蔡銘理Benny (笨泥爸爸),一個在親子與兒童傳媒界深耕多年的資深創作人,也許不少家長都曾讀過他的專欄、聽過他的分享,但他最真實的教育故事,其實來自他與兒子一步一腳印的成長旅程。

教育選擇,以「平常心」面對

在兒子的成長路上,Benny和太太並未迷信名校,更不願為升學四處奔走。他們以「校風淳樸、環境舒適」作為基本原則,為兒子選擇一所「一條龍」學校,打算由幼稚園一路升上同校的小學與中學,一讀十五年。雖然升中時兒子給了他們一點「驚喜」,在「自行收生」階段考入了一所傳統名校,夫婦倆依舊維持「順其自然」、「不強求」的心態,以平常心看待每次轉變。

「我不是要贏在起跑線,而是希望他開心地走完整程。」

蔡銘理Benny (笨泥爸爸),一個在親子與兒童傳媒界深耕多年的資深創作人,也許不少家長都曾讀過他的專欄、聽過他的分享,但他最真實的教育故事,其實來自他與兒子一步一腳印的成長旅程。

用媒體技巧為兒子鋪路,也為自己記錄旅程

作為傳媒人,Benny善用自己的專業,為兒子製作升學portfolio和寫親子專欄,更自資出版了一本圖文小書,作為父子之間的成長紀錄。

「我寫專欄《親子36計》和《父中作樂》,其實就是記錄我們之間的故事。」兒子轉眼大學將畢業,最近Benny把數百篇稿陸續剪輯成短片放上YouTube,他笑言兒子抗議:「不要把我的童年的事和相片貼出來啦!」他亦尊重兒子的私隱,寫文章時把主角換成「我朋友的孩子」,相片也承諾只貼十歲前的。

蔡銘理Benny (笨泥爸爸),一個在親子與兒童傳媒界深耕多年的資深創作人,也許不少家長都曾讀過他的專欄、聽過他的分享,但他最真實的教育故事,其實來自他與兒子一步一腳印的成長旅程。

教育不是一場競賽,是一場陪伴

Benny的教育理念,並不在於「贏過別人」,而是「走出適合自己家庭的路」。從幼稚園到中學,從文科爸爸陪伴理科兒子,到如今兒子選擇修讀媒體、走上創作之路,這條路也許不是最直,但卻是最真。

「你可以計劃,但不要操控。你可以指引,但要讓孩子有選擇。」

寫下來,是為了讓更多人不孤單

從媒體人到專欄作家,再到YouTube頻道的創作者,Benny一直用文字與影像,分享自己的育兒點滴。他說:「這些故事,不只是我家的故事,也是很多家庭的共同經歷。」

在這條育兒路上,他用一支筆、一顆心,溫柔地告訴我們:每一位父母都不是天生專家,但只要願意學、願意陪,就已經是最好的父母。

蔡銘理Benny (笨泥爸爸),一個在親子與兒童傳媒界深耕多年的資深創作人,也許不少家長都曾讀過他的專欄、聽過他的分享,但他最真實的教育故事,其實來自他與兒子一步一腳印的成長旅程。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