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以為「成長」屬於年輕人,是學生時期的專利,然而在陳永坤博士眼中,成長是橫跨一生的歷程,不分年齡、不限身份。從出生到離世前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在經歷不同層次的成長。而關鍵不在於經歷了什麼,而是我們如何去理解、反思與回應這些經歷。
作為資深生命工作者與生命教練,陳博士多年來致力推動一種更溫和、更根本的方式,以教育代替治療,以對話取代灌輸。他相信,透過有意識的交流與反思,我們能在每一段人生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而這份理念,也逐步形塑出他提出的「成長對話」(Developmental Dialogue)方法,成為他人生使命的核心。
「成長,不只是年輕時的事,而是從出生到離開世界的前一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歷程。」
——陳永坤

成長,是一種選擇的態度
作為一名資深生命教練與教育工作者,陳博士坦言,他關注的是「心智成長」,不是經歷了就等同成長,真正的成長來自於你如何看待這些經歷,你有沒有反思,你從中學會了什麼。
這種態度的轉變,是內在的選擇。他希望人們不要只是被動面對生活,而是主動參與建構自己的人生故事。他認為反思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別人說的你未必會相信或適用,但自己想通的東西,才會真正落實在生活中。
教育,比治療更早一步
陳博士曾在多個領域工作,從心理輔導、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到生命教練。他觀察到,在華人社會中,對心理治療仍存在一定的抗拒與誤解。因此他選擇從「教育」著手,多做預防工作,推動心理與心靈的健康發展。教育的力量不在於說教,而在於潛移默化地影響,讓人從小便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我們不應該等到問題發生才治療,而是要在成長過程中就開始預備。」一個人的困難,往往不是單一事件造成,而是長期缺乏自我理解與情緒支持的結果。


「成長對話」:讓每次交談都成為一次「自我成長」、「自我療癒」
多年來,陳博士融合了教育學、心理學、教練學與哲學中的「對話理念」,發展出一套嶄新的方法——「成長對話」。
「其實無論是心理治療、輔導、教練,本質上都是在對話。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有一種日常的對話方式,是以成長為出發點的呢?」他強調,成長對話不只是專業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可以在家庭裡發生,也可以在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甚至是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中發生。若我們願意以開放、理解與學習的心態交流,每一次對話,都可能成為一次靈魂的轉捩點。


願我們都學會傾聽、理解與陪伴
陳博士的願景,是讓這份理念走進每個家庭、每個人心中。每個人都值得被理解,也都有能力理解他人。只要願意開始對話,成長就會悄悄地發生。他相信,當更多人懂得如何與自己和他人對話,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有溫度。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年代,陳永坤博士提醒我們:真正的成長,不在於走得多快,而是能否在過程中停下來,好好聽一聽自己内心的聲音,與自己、與他人,展開一場有深度的對話。這樣的對話,不只是語言的交流,更是一種心靈的連結。也許,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成長及療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