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的對話,一次讓心靠近的相遇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從不簡單的舞步說起

活動開場,一群聽障舞者踏上舞台。他們聽不到節拍,卻跳出齊整俐落的舞姿。有人不禁問:「他們怎麼做得到?」答案或許在於:他們用心「聽」,用身體「感受」。正如大會主席馮綺雲所言:「我們知道為什麼要有聾人節,就是因為這些努力,不能被忽略。」她說,這並不只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場長達三年的學習與堅持。「我們不是隨便請嘉賓的,每一位都是真心同行者。」她笑著說,也感性地提到:「三年前我們開始籌備,今天終於完美呈現。」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從「聰嗚茶座」到今天的十個攤位

國際獅子會中國港澳303區總監梁鳳華獅姐,在分享中帶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原來早在35年前,獅子會已經創立了「聰鳴茶座」社企,為聽障人士提供就業與訓練的機會。她還特別感謝馮主席這三年來的投入,甚至學會手語,讓活動能更貼近聾人社群。「我們不是做一次就算了,而是要讓聾人真正融入社會。」她堅定地說。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一場真正「有聲」的無聲對話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在致辭時說得貼地又真摯:「今天的活動,不止是熱鬧這麼簡單,而是一次讓社會看見聾人處境的機會。」他特別提到科技對共融的幫助,介紹了由警務處開發的緊急求助應用程式「HKSOS」,讓聽障人士在危急時刻也能即時求助。他說:「有些困難,科技可以解決;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份願意了解的心。」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明星參與・真情互動

大會特別邀請了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的男主角、同時也是香港聾人協進會青年委員會會長的吳祉昊先生(Marco)擔任「愛心大使」,以及《中年好聲音》人氣歌手鄧顯懷先生(Roy)擔任表演嘉賓。兩人不僅在台上與觀眾互動,更分享了聾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面對挑戰與感動時刻,讓現場不少市民為之動容。

Marco 的心聲:希望從理解開始

吳祉昊先生(Marco)說:「我很希望,有一天,聾人不再被誤解,而是被看見、被了解。」他談到,社會上對聾人仍有很多誤解,不論是學童、青年,還是長者,他們的需要都是不同的。「辦聾人節,不只是慶祝,而是讓大家開始關心,了解我們的語言與日常。」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當我們願意靠近,世界會更溫柔

活動中,不少參加者戴上消音耳罩體驗「無聲」的世界,從中感受到聾人在溝通上的種種挑戰。也有父母帶著孩子學手語、排隊參與互動攤位,透過遊戲認識聾人文化。這些看似簡單的體驗,其實都是一次次心的靠近。正如主持人在台上說的:「我們今天不是來看熱鬧,而是來理解、來感受、來同行。」

後記:無聲,卻最動人

《無聲中對話》不是一場單純的活動,而是一份誠意、一段旅程。從籌備到落實,從舞台到攤位,從台上的嘉賓到台下的市民,每個人都用行動回應了一個問題:「我們願不願意用一點點的努力,讓社會對聾人更關懷?」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那天的樂富廣場,儘管無聲,卻充滿回音。

同悅》一直相信,每一個被聽見的故事,都是推動社會向前的一小步。這一次的「無聲中對話」,我們看見了支持、理解與尊重如何在現實中發芽,而這樣的故事,我們會繼續寫下去。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主禮嘉賓包括:

  • 立法會議員 鄧家彪先生BBS, JP
  • 平機會主席 林美秀女士,SBS
  • 屋宇署總屋宇測量師/九龍 高翹建先生
  • 社會福利署康復及醫務社會科社會工作主任 李偉鵬先生
  • 黃大仙民政事務助理專員 鍾凱婷女士
  • 香港聾人節活動主席馮綺雲
  • 國際獅子會中國港澳303區代表|總監 梁鳳華獅姐
  • 國際獅子會中國港澳303區代表|第一副總監 袁秀齡獅姐
  • 國際獅子會中國港澳303區代表|第二副總監 陳健明獅兄
  • 香港聾人節活動大使|《看我今天怎麼說》男主角 吳祉昊先生
  • 香港聾人節活動大使|《中年好聲音》歌手 鄧顥懷先生

是次活動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香港聾人協進會、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旗下多個分會(包括香港青山獅子會、尖東獅子會、銀綫灣獅子會、香港鑽石獅子會、香港百盛獅子會、摩星嶺獅子會、香港和平獅子會、香港朝陽獅子會、香港赤鱲角獅子會)及青少獅子區會聯合舉辦。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2025年9月28日,一個尋常星期日,樂富廣場A區人頭湧湧。這裡舉行的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而是一場真正跨越「聲音」界限的盛會《香港聾人節2025:無聲中對話》。在這裡,手語成了語言,眼神成了橋樑,沉默也能說話。這場由香港聾人節委員會主辦、十多個獅子會分會合辦的活動,已經來到第三屆。從最初的三個分會,到如今十多分會個聯手同行,背後是一群人對「共融」的堅持,也是對「理解」的追求。

關於香港聾人協進會

香港聾人協進會(簡稱:聾協)成立於1976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由聾人管理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之一,致力為聾人、弱聽人士及其家人提供全面的社會福利、醫療及教育服務。聾協亦代表香港參與世界聾人聯合會的相關事務。

關於聾人節

1957年,根據歐洲各國聾人組織的倡議,世界聾人聯合會訂立1958年9月28日作為首個國際聾人節。從那時起,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都被定為國際聾人節。

聾人節的主旨在於提升社會對聾人群體的關注和重視,透過多元的慶祝活動,如文化表演藝術。展覽以及體育賽事等,來宣傳聾人的處境,增進社會大眾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從而促進聾人在社會中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此外,聾人節致力於消除聾人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所遇到的障礙,確保他們能夠平等地享有基本權利和社會福利。唯有透過持續不斷的溝通、協作和交流,才能推動聾人群體融入主流社會,實現真正的社會共融。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