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用心搭建無聲的橋樑|邵日贊先生

在香港這個繁忙的都市裡,聾人這個群體往往被忽略。然而,他們的生活並非如常人想像般簡單,無聲的世界裡充滿了我們無法察覺的障礙。作為香港慈善組織「龍耳」的創辦人,邵日贊先生一路以來以堅韌與熱忱,致力為聾人群體爭取平等和尊重。

無聲中的障礙與挑戰

「聾人去工作應該會有很大障礙,表面上好像沒有,但其實問題很多。」邵先生一語道破了聾人面對的真實困境。在職場中,許多事情是建立在聲音的基礎上,例如簡單的溝通、緊急的提醒、甚至是日常的互動。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對聾人來說卻成為一道道無形的障礙。

「有些人很有心,曾經想培訓聾人做甜品,但過程中充滿挑戰。例如,有些危險的情況,師傅想提醒他們,但因為聾人聽不到,會出現誤會甚至意外。」邵先生舉例說,有時候一鍋煮沸的糖水需要快速處理,師傅想叫聾人不要接近,但聲音無法傳達,往往要用肢體語言提醒。對於這樣的情況,聾人和健聽者都感到無奈。

他還提到,即使在辦公室裡,日常的溝通同樣充滿挑戰。「你叫一個健聽者,可能隨口喊一聲名字就可以,但對聾人來說,這樣的方法行不通。有些人可能會用拍肩膀的方式引起注意,但這對聾人來說會感到突然,甚至害怕。」這些細微的互動,反映出聾人在職場中常常被忽視的需求。

從無到有,推動改變

邵先生並不僅僅停留於觀察,他更是行動的實踐者,致力於改變聾人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他提到,曾經香港的公共場所甚至住宅都沒有針對聾人設計的火警閃燈。「政府曾經說有火警閃燈,但指的是商場或其他公眾地方。我問:『那聾人在家裡睡覺呢?』他們聽不到聲音,怎麼知道有火警?」

在邵先生的不懈努力下,香港終於在2000年開始推行為聾人安裝火警閃燈的政策,並在公共房屋全面免費安裝。他感慨地說:「生命是無價的,這些小改變可以拯救很多人。」

推動手語翻譯,搭起溝通的橋樑

除了安全設備,手語翻譯的推廣也是邵先生多年的心血結晶。他指出,過去電視節目中幾乎沒有手語翻譯,而這對於聾人了解社會資訊、融入社會造成了極大阻礙。「2000年時,我們要求政府增加手語翻譯,終於開始有一些節目加入手語翻譯服務。」

以愛為根,創造福氣

邵先生深信,這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幫助聾人,更是為了傳遞一種價值觀互相協作,積累福氣。「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互相幫助的。我經常跟同事說,你來這裡工作,不只是賺一份薪水,這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你幫助了有需要的人,其實也是在幫助社會。」

在龍耳的團隊中,不少員工本身就是聾人,或是聾人家屬。「他們的經歷讓他們更加投入工作,因為他們明白這份工作的意義。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完成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未來的展望:持續發展與更多認同

回顧一路走來的努力,邵先生坦言,龍耳的發展得益於聾人群體的支持與認同。「我們的基礎就是聾人的信任,他們感覺到我們是真心幫助他們,這才讓我們能夠一步步走到今天。」但他也強調,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多資源以及更大的團隊,才能讓這份工作持續下去。

「我真的很想幫助更多聾人,但我也需要維持自己的生活。我需要資源,才能讓這份事業持續運作。」邵先生希望,社會能夠給予更多支持,讓龍耳這樣的機構能夠更加穩健地發展。

結語

邵日贊先生用行動告訴我們,關愛並不需要聲音,而是需要一顆真誠的心。他以無聲的力量,為聾人群體爭取應有的權利與尊重,讓更多人看見這個被忽略的群體。「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互相扶持。」這是邵先生一直秉持的信念,也是他帶領龍耳不斷前行的動力。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