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丘子乎:用鏡頭捕捉即將消失的風景

走過極地二十多次,捕捉過無數極光與壯麗風光,攝影師丘子乎的腳步,從未止步。但這位資深攝影人、多媒體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並不只滿足於風景的壯麗。他的鏡頭,開始轉向更貼近人心的地方——那些即將從城市角落消失的日常,以及背後仍有人守護的故事。

走過極地二十多次,捕捉過無數極光與壯麗風光,攝影師丘子乎的腳步,從未止步。但這位資深攝影人、多媒體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並不只滿足於風景的壯麗。他的鏡頭,開始轉向更貼近人心的地方——那些即將從城市角落消失的日常,以及背後仍有人守護的故事。

不是人物,而是「有故事的人」

「我不只是拍人像。」丘子乎語氣堅定,「我想拍的是有故事的人。」他坦言,當下許多的人物攝影,背景過於簡單、缺乏深度,往往無法傳達被攝者的生命軌跡與時代氛圍。

他舉例,一間位於老區的上海理髮店,一位仍堅守傳統手藝的老師傅,這樣的場景與人物,一旦搭配起來,就不再只是「拍一個人」,而是一種時代的見證。他說:「這些東西會消失,拍下來,是一種保存,也是一種尊重。」

免費也願意,只為創作

在談及拍攝計劃時,丘子乎直言,這些創作是出於興趣與理念,而非商業。他樂於與其他創作者合作製作一系列有意義的作品,條件是「我們要有照片的版權,未來可以做展覽,才有意思」。

他強調,這不是交功課的形式,而是「志同道合」的合作。這種自由與純粹的創作動機,在當下以商業為導向的藝術圈中顯得尤為珍貴。

初心不改:藝術是創作的延伸

丘子乎的藝術旅程始於2000年代,當時他曾在Sony任職,同時積極參與藝術創作,並曾獲得藝術發展局的資助。他從不把自己侷限為攝影師,更重視創作背後的意念與敘事。「我喜歡創作,攝影只是其中一種表達方式。」他說。

多年來,他曾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駐場,參與並策劃多個展覽與創作項目。這些經歷讓他更深刻體會到藝術與觀眾之間的連結何其重要,也激發他思考如何讓創作更貼近生活、更具共鳴。無論環境如何變遷,他始終堅持以創作為本,探索不同媒介與形式,持續用作品與世界對話。

藝術路上,創意值得被看見

談到本地的創意產業,丘子乎保持積極的態度。他認為,香港擁有許多才華橫溢的創作人,只要有合適的機會與平台,就能綻放光芒。他說:「其實香港有很多潛力,年輕人也有很多想法,只要被看見,就有可能。」

他欣賞台灣在文創方面的活力與氛圍,也期待未來香港能有更多跨界合作與文化交流。他相信,創意不只是產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藝術不該高高在上,而是深入社區、貼近人心。對他而言,無論是展覽、拍攝還是訪談,最重要的是讓觀眾感受到創作的溫度與價值。

走過極地二十多次,捕捉過無數極光與壯麗風光,攝影師丘子乎的腳步,從未止步。但這位資深攝影人、多媒體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並不只滿足於風景的壯麗。他的鏡頭,開始轉向更貼近人心的地方——那些即將從城市角落消失的日常,以及背後仍有人守護的故事。

用鏡頭記錄城市的靈魂

丘子乎的攝影,不只是視覺的凝結,更是一種靜觀與等待。他總是細心觀察城市的脈動,走進街角巷弄,尋找那些逐漸被忽略的人與事。他說,攝影不是為了追求「靚」,而是為了留下「有溫度、有意義」的畫面。

無論是極地的壯麗極光,還是香港一間老上海理髮店的懷舊氣息,對丘子乎而言,都是時代的縮影。他相信,每一個場景、每一位人物,背後都承載著獨特的故事,而他的鏡頭,就是通往這些故事的橋樑。

在訪談的最後,他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純粹是想做點有意思的事。」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他創作的核心信念——不是為了追逐掌聲,而是希望把珍貴的時光與記憶,以創作的方式,溫柔地留住。這份堅持,也許正是藝術最動人的力量。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