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節奏飛快、壓力爆棚的城市,很多人都在尋找一種可以「呼吸」的方式。馮思馻(Siyana)就是其中一位,過去她像許多香港職場女性一樣,日以繼夜地拼搏,白天工作,晚上讀書,連續四、五年的生活幾乎沒有停下來的空隙。她曾經期望自己成為一個「高材生」,不斷追求更高的學歷、更完美的表現,彷彿只有把自己扯緊,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放鬆不是逃避,是重新開始
直到疫情爆發,生活節奏被迫按下暫停鍵,她才猛然發現,長期拉緊的自己就像一條快要斷掉的橡筋。那個時候她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放鬆並不是懶散或逃避,而是一種重新面對自己的勇氣。
「有啲嘢,唔係書本讀到,唔係Google search到,係要經歷,要行過。」她說。
故事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回音
Siyana提到,她的人生轉捩點來自於身邊幾位前輩的啟發。他們不是在台上講大道理的人,而是用自己的人生、跌碰和重新定位,去告訴她:「你都可以行出自己條路。」這些人未必一出來創業就成功,甚至經歷過失敗,但正正是這些真實的故事,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


衝破框架,讓身體帶你前行
「身體有記憶㗎嘛。」Siyana談起自己參與歷奇教練課程的經歷時,語氣帶著一種輕鬆又堅定的感受。歷奇讓她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心理的障礙,其實是身體還未學會「行出去」。她說,當親身經歷過一次勇敢的行動,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突破,勇氣就會在身體裡紮根。
她特別提到,這種轉變不止是個人的,也是可以與家人共同經歷的。「親子不用分開學,其實是可以一齊學。」她感受到歷奇課程中,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那種共同建立的記憶,是任何補習班或課堂都無法提供的寶貴經驗。
敢於承認「唔識」,就係開始
「唔係怪自己唔識,而係要承認自己其實仲未做過。」她笑說自己以前都會「慢拍子」,但當真的開始行動,發現其實很多事情「無想像中咁難」。她觀察到,現代人常常有個問題,就是「自以為識」,但從來無實踐過。
「買咗本書返嚟,話自己有睇過,但其實未開過,只係睇了個封面。」她舉例說,這種狀態其實就像很多人對人生的態度,總以為自己準備好,但從來未真正起步。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份禮物
對Siyana而言,能夠讓一個故事被看見,就是一份禮物。她相信,當一個人剛好在對的時間、看見對的故事,那可能就是宇宙給他的答案。
「你揭開雜誌,睇到某個故事,可能就係你需要嗰份力量。」她說。
這種信念推動她繼續探索,用文字、用平台、用行動,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的人生,讓每個跌倒再站起來的經歷,不再只是個人的隱藏回憶,而成為點亮他人的光。
Siyana沒有聲嘶力竭地呼籲大家要改變什麼,她只是親身示範——當你願意放下手機、走出原有的思維框架、用身體去經歷,你會發現,其實世界一直都在等你轉變。你不是一個人,而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是你下一步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