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畫布到教室,讓創作成為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張菁洳Agnes的生活,從不只是一份工作、一種身份。她做過銀行、演員、模特兒、司儀、節目主持人,也做過網媒記者。而在這些角色之外,她的畫筆,正悄悄為她寫下另一段故事。

畫畫,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安靜的自我對話
Agnes從小就喜歡畫畫,卻從未正式修讀過藝術科。對她來說,畫畫既不是逃避,也不是為了炫技,而是一種調整生活節奏的方法。
「畫畫讓我靜下來,讓我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她說。
她最常畫的是油畫作品,畫風溫柔,色彩明亮,充滿情緒與細節。她不刻意追求形式,更關心畫裡的情感是否真誠。她的畫不是為了賣,而是為了說話——對人生、對自己。

比賽不是目的,只是不想讓畫永遠困在家裡
雖然沒有藝術學院背景,Agnes卻勇敢把自己的畫作拿出來見人。她參加過七個繪畫比賽,結果令人驚喜——七個比賽全數得獎,其中三項為冠軍。
她笑說:「本來只是想讓畫『走出屋企』,沒想過會得獎。可能我畫的內容比較貼近人,有些情感在裡面,觀眾感受得到。」
最讓她難忘的一次,是在商場背著畫作時,竟有陌生人主動問:「這畫在哪裡可以買?」那是一幅她親手繪畫的一幅畫作,畫的是一段情感、一種希望。
「我當時唔捨得賣,因為那幅畫是我第一幅獲得冠軍的作品,對我好重要。」她說。

從創作者變成老師,是一種自然的轉變
有一天,她正在畫室專注創作。剛好畫室負責人收到一位客人查詢畫畫課程,於是轉過頭來問她:「你有沒有教畫畫?」
那是我第一次認真思考教學這件事。就這樣,我成為了這間畫室的導師,展開了教學的旅程。
現在,她每星期固定教九班,學生年齡從幼兒園到中學生不等。她會為每一班精心備課,設計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她知道,畫畫不只是技巧訓練,更是觀察力與表達力的培養。
「我唔會只同細路講:『你畫得靚。』我會話畀佢聽,點解會靚,點解咁畫會更好。」她認真地說。
Agnes相信,即使是五歲的小朋友,也可以學會觀察生活、感受顏色、表達情緒。畫畫,不只是技藝,更是語言。
藝術不是身份,是一種生活方式
Agnes從沒把自己標籤為「藝術家」,但她的確活出了藝術的態度。她用畫筆整理思緒、與自己對話,也用教學與孩子建立聯繫。她畫畫,不是為了讓別人讚,而是為了讓自己理解世界。

結語:畫的不是畫,而是人生的可能
Agnes的故事告訴我們,藝術不是某種專業資格才配擁有的身份,而是一種打開感官、擁抱生活的能力。她沒有傳統藝術背景,卻能畫出動人作品;她沒有名師加持,卻能啟發孩子眼中的世界。
她說:「我唔係最叻,但我用心去做。」這句話,或許就是她人生裡最溫柔、也最有力的筆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