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從沒離開過人類。」華山老師堅定地說著,沒有苦情和煽情,只有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多年來,他陪伴無數經歷煎熬的人:癌症病人、自殺未遂、更新人士、性侵犯、家暴……這些傷痛,不斷呈現,塑造出華山老師對「苦難」的深層感悟。

苦難,是靈魂的磨練場
華山老師說:「苦難不是懲罰,而是靈魂的最佳磨練。」
他舉了幾位世界知名例子: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年少時曾每天洗碗過活;馬斯克19歲時和弟弟從南非移居英國,只能在YMCA共用一台電腦。他們的成功,源自持續難熬的歷練和穿越。
華山老師並不美化痛苦,他說:「別再白白受苦,請珍惜每個痛,從中學習,虛心求進,苦難就會變成養分,因禍得福。」

不是逃避,而是直視
「要麼承受,要麼逃避。」華山老師直率地說。
在他看來,很多人正經歷「看不見的痛」——壓力大、自我質疑、持續迷失、關係扭曲、情緒低落,甚至絕望:「許多人想自殺,放棄變得平常。」這句話令人心疼,但也是慘酷的實相。
「時代巨變,讓我心痛,同時教我覺醒,渴望凝聚力量,攜手多做實事。」他說。
重新定義「成功」與「幸福」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成績的社會中,很多人以為「有錢、有名、有地位」才算成功。但華山老師認為:「即使名利雙收,但內心虛疏、焦慮,可能更孤單。」他深信,真正幸福,來自內在平安,那是持續穿越逆境,方能逐步鍛鍊出來的修為。

謙卑,是很多人近年學會的事
觀察香港變化,華山老師感受到一種微妙的轉變。「大家變得謙卑,也更關注身心健康。」
他觀察到,往時過年,大家都說「恭喜發財」;但近年,大家不約而同說「身體健康」:「這絕非偶然,而是繁華窮盡的物極必反;千帆過後,返樸歸真。」
找到自己的使命,是最大的禮物
社會外在衝擊,讓我們回歸內在,直視生命真善美,集體反思:「我為什麼在這裡?這些傷痛有什麼提醒?」
華山老師渴望凝聚清淨貢獻的共修社群,非宗教、非政治、非商業,真誠真摯,陪伴傷痛,走出低谷,重拾內在力量,找到比自己更大的價值。

苦難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選擇怎樣面對它
「即使挫敗連連,我們永遠有選擇,無需孤單死撐!」
華山老師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接納苦難,不是無奈的示弱,而是成熟的允許。誠實面對自身情緒,才是真勇敢。人生路上,我們會跌倒、迷失,但只要信念清晰,深耕細作,便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周華山博士,2006年創辦自在社慈善團體,目前有十個持續慈善社會服務,600位義工,300位生命教練,網頁超過3,100段免費短片;華山每天三分鐘錄音,每天免費給9,000人收看,學習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詳情請看:https://dreamspossibl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