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以信仰為橋樑,傳遞愛與理解

在喧囂的城市中,有些人選擇用一生去守護心中的信仰與使命。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默默耕耘者。他的人生故事,不單是一段個人信仰的旅程,更是一種對社會深深的關懷與愛。

在喧囂的城市中,有些人選擇用一生去守護心中的信仰與使命。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默默耕耘者。他的人生故事,不單是一段個人信仰的旅程,更是一種對社會深深的關懷與愛。
香港古蹟文物些利街清真街175年歷史

退休後的新使命

馬先生的「退休」生活,與一般人的想像有些不同。早在工作期間,他已經在週末間參與些利街清真寺的宣教義務工作。真正退休後,他投入得更深,每週一至五在九龍清真寺服務,週末則回到些利街清真寺繼續宣教。

這份堅持,源自於一個簡單而深厚的信念——希望更多人瞭解伊斯蘭,感受信仰帶來的平靜與正能量。「我們只是傳遞者,至於能否得到參悟皈伊,那是真主安拉的安排。」馬先生語氣平和,眼神中卻滿是堅定。

在喧囂的城市中,有些人選擇用一生去守護心中的信仰與使命。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默默耕耘者。他的人生故事,不單是一段個人信仰的旅程,更是一種對社會深深的關懷與愛。
上圖是建於1896年威菲路軍營的舊九龍清真寺,下圖是重建約39年的新貌

朝覲之旅的震撼時刻

2004尾年,馬先生與太太、大哥夫婦、隨教長與教友40人前往麥加朝覲。那段經歷,深深觸動了他的心靈。他形容當時的情景「人山人海」,每一個虔誠的信徒都會登上阿拉法特山祈禱,模仿穆罕默德聖人為世人作福祈求,場面震撼而感人。

這次朝覲之後,他對伊斯蘭教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堅定了要推廣信仰、教育後代的決心。「信仰,不僅是個人的事,更是一份傳承。」他說。

宗教的力量與現代社會

在資訊流通發達的今天,馬先生觀察到,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對伊斯蘭教產生興趣。他認為這是時代的進步,讓人們有機會直接接觸到正確的教義,而非二手的誤解。

「信仰不應該是壓迫,而是一種自由的選擇。」他強調,皈依伊斯蘭教只需一段誠心的宣誓,並且,接受信仰的那一刻,過往的罪行也會被原諒,如同新生。

在喧囂的城市中,有些人選擇用一生去守護心中的信仰與使命。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默默耕耘者。他的人生故事,不單是一段個人信仰的旅程,更是一種對社會深深的關懷與愛。
香港灣仔愛群道Ammar Masjid

關懷生命的最後旅程

馬先生提到,伊斯蘭教重視「入土為安」,因此土葬是最理想的方式。

宗教提醒我們,要以寬容和善意陪伴每一個生命,尤其是在人生最後一程。這句話雖然簡短,卻承載了他們無聲卻深刻的奉獻。

信仰與家庭的平衡

儘管宗教佔據了生活的重要部分,馬先生卻沒有忽略家庭。他分享,自己會安排時間陪伴妻子旅行,維繫感情。對他來說,愛家庭與愛信仰並不矛盾,而是人生中同樣重要的兩條軸線。

「我們的宗教不是叫人拋棄世俗生活,而是教人找到平衡。」馬先生微笑著說。

在喧囂的城市中,有些人選擇用一生去守護心中的信仰與使命。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默默耕耘者。他的人生故事,不單是一段個人信仰的旅程,更是一種對社會深深的關懷與愛。
女子中學到訪些利街清真寺

打開理解之門

在清真寺裡,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是抱著尊重與探索的心態,都能找到學習的機會。馬先生致力於推動多元文化的理解,並鼓勵小朋友從小接觸宗教正確的知識,避免未來因無知而產生誤解。

「瞭解多一點,世界就多一點溫暖。」這是他多年來堅持的信念,也是他願意用一生去實踐的初心。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