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的角落裡,總有一些人默默耕耘,透過自身的專業技能,為有需要的人帶來改變與希望。「易剪義」便是這樣一個組織,而其創辦人袁宜聰先生,正以他的理想與行動,重塑髮型業的社會價值。

以技術啟發年輕人
袁宜聰先生本身畢業於香港仔工業學校,對於技術教育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他積極走進學校,將理髮技術帶給年輕一代。「除了STEM、金工、木工,剪頭髮也是一種技術。」他希望透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這門手藝的價值,並開拓更多的職業選擇。
在學校的課堂上,學生們不僅能夠認識理髮的基本技巧,還能親手實踐,甚至與導師一同參與義剪活動。「有些學校會舉辦技能體驗日,讓整級學生輪流試驗不同技術,剪髮便是其中之一。」袁先生表示,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親身感受行業的實況,並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更清晰的概念。

從技能培訓到心理規劃
除了技術傳授,「易剪義」也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別是對於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支援。「有些學生可能讀寫有困難,但這不代表他們學不會剪髮。」袁先生指出,學習技巧的過程中,無論是大人還是年輕人,都會遇上困難,但透過耐心指導與實踐,許多學生最終都能掌握這門技藝。
此外,對於一些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年輕人,「易剪義」也會提供職業規劃建議,幫助他們認識行業的發展空間。「未來十年,理髮這一行不會被AI取代,因為這是一門需要人與人互動的技術。」這樣的信念,讓許多學生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新的興趣與期待。
提升行業形象,改變社會觀感
談及髮型業的發展,袁先生深有感觸。他回憶道,以前許多人選擇入行,往往是因為學業不好,沒有其他選擇。「過去,社會對髮型師的印象較為刻板,但看看今天的餐飲、建築行業,已經有了專業認證、比賽,甚至米芝蓮星級榮譽。」相比之下,髮型業仍未獲得應有的社會認可。
因此,他希望透過「易剪義」的努力,讓社會看到這個行業的價值。「我們不只是提供服務,更希望透過技能回饋社會。」他強調,捐款捐物固然重要,但投入時間與技術,才是最難能可貴的付出。

未來展望:從CSR到ESG
自2014年創立以來,「易剪義」一直致力於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推動,而如今,他們正將焦點轉向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我們的社企不僅提供技能培訓,也希望能夠為社會上不同需要的人提供更多支援。」例如,他們與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合作,設立無障礙理髮空間(1984 Hair Salon),確保輪椅使用者也能享受專業的剪髮服務。 「我們的初心從未改變,技術不只是謀生的工具,更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袁宜聰先生的話語中,透露著對行業的熱愛與堅持。他相信,只要透過持續的努力,髮型業的社會認受性終將提升,而這份技藝,也將為更多人帶來希望與改變。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haircutting-hope/。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