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的世界裡,有人選擇日以繼夜守在急症室,也有人選擇走進診療室,靜靜為人把脈。伍海強醫師,正是後者,但他不止於此。他不僅是中醫師,還擁有兩間診所,更不時參與教學與研究,致力於推動中醫現代化,讓這門源遠流長的智慧療法,在當代社會中發揮更大的力量。

從誤解開始的熱情
談起自己為何投身中醫,伍醫師坦言,最初是源於一種「不服氣」。在他年幼時,家中長輩常以「熱氣」解釋所有的不適,這讓他產生了疑惑與抗拒:難道所有疾病的原因,真的都是熱氣嗎?這份疑惑,反而成了他探索的起點。
日後,他參觀香港大學醫學院時,無意間走進了中醫學院。那一刻,他大開眼界:原來中醫不只是煎藥喝湯,還包含針灸、現代儀器輔助診斷,甚至有結合科學實驗的藥效研究。這種結合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的可能性,深深吸引了他。
他形容自己當時的決定是「毅然」,即使身邊不少人質疑中醫的未來,他仍堅定選擇了這條路。「我不管別人怎麼說,我知道我要走的方向是什麼。」

傳承與創新並重的實踐者
作為一位中醫師,伍海強並不墨守成規。他的診所除了傳統的中藥調理,還引入了光療技術,用以治療皮膚等問題。他解釋,光本是自然存在的,而透過科技,我們可以將有治療效果的光波準確地應用於人體,提升療效。
這種跨界融合的思維,也延伸到了他的教學工作上。他近年受邀在不同機構授課,包括培訓診所姑娘、或者診所助護的ERB課程。他希望透過教學,讓更多人了解中醫的價值與原理,不再只是停留在「熱氣」與「寒底」的印象中。

對中醫院的期許與關注
談及香港中醫院的發展,伍醫師直言:「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他指出,中醫院的設立不應只是擁有住宿功能的診所,而是真正具備應對重症、急症能力的醫療機構。
他也坦言,中醫體制尚未全面完善,例如中醫仍無法簽發死亡證明,這些都需制度上的改革與完善。但他對未來仍抱持樂觀:「全世界中醫界都在看著我們,這是一次建立標準、突破界限的機會。」

不只是治病,更是守護文化
「中醫,是我們民族的寶藏。」伍海強說這句話時,語氣堅定。他相信,中醫不只是療癒身體的工具,更是文化與智慧的結晶。在他看來,這門學問值得被更多年輕人認識、理解,甚至投入其中。
正如他母親當年對他說的:「你想讀中醫,那你就去吧,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好,因為這是影響生命的工作。」
今天的伍海強醫師,正用行動實踐著這句話。他在診所裡為病人診治,也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在研究中探索可能。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中醫不只是療法,更是一條照亮生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