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座繁忙的城市,安老服務一直被視為傳統產業,鮮少與創新掛鉤。然而,陳碩暉正以全新的視角,為這個行業帶來突破性的改變。作為家族安老事業的第三代,他不僅承襲了家族的使命,更在傳統模式中尋找創新機遇,引入國際經驗,推動銀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成長於安老院,卻曾想遠離這個行業
陳碩暉的童年與一般孩子截然不同。他不是在家裡或遊樂場長大,而是「在安老院裡做功課」。自小學到中學,放學後他總是直接前往家族經營的安老院,等待家人下班再一起回家。這段經歷讓他早早見證了香港安老院的現實,一個充滿無奈與離別的環境。
或許正因如此,他年輕時曾想遠離這個行業,選擇了市場營銷(Marketing)作為大學主修,希望投身一個更具活力的產業。然而,命運卻讓他在大學期間回港實習,接觸到了家族旗下的非牟利機構「和悅社會企業」,這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當時我們於紅磡開設了第一間長者日間中心,開始發展社區照顧服務。我發現老人家來到中心,就像回到學校一樣,他們不再只是等待,而是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這讓我對安老服務產生了全新的看法。」

學術與實踐並行,為安老服務帶來新思維
對於安老服務的關懷不僅停留於實踐,陳碩暉更決定透過學術研究深化自己的專業知識。他先後修讀了香港大學的老年學碩士,其後更在香港中文大學進修公共政策碩士,並計劃進一步攻香港中文大學的法律博士及工商管理碩士雙學位,希望從政策、商業層面全方位推動安老產業的發展。
「這個行業的挑戰不只是提供服務,還涉及政策支持、財務規劃及社會認知的改變。我希望透過不同的學科知識,為香港的安老服務尋找更多創新突破的可能性。」

和悅會的迅速擴展,打造嶄新安老模式
2019年,陳碩暉正式回港,開始接手和悅會的發展,積極推動創新安老模式。在同年,和悅會短短一年內開設了九間長者日間照顧中心,目前全港已有13間中心,涵蓋日間護理、居家安老及護老者支援等多個範疇。和悅會的服務不僅關注長者的基本照顧,更強調「理想樂晚年」,希望透過不同的創新模式,讓安老不再是被動的等待,而是一種積極參與的生活方式。

顛覆傳統:「長幼共融」的創新嘗試
在安老服務的創新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長幼共融」項目。這個計劃的靈感源於陳碩暉對社福閒置資源的思考,許多安老中心白天有空間閒置,而社區內的基層兒童卻可能無法負擔昂貴的學前教育,為何不將這兩者結合?
於是,他推動了一系列跨代共融計劃,包括:
- 讓長者進入幼稚園,與孩子一同學習與互動
- 在日間護理中心內設置兒童託管服務,提供跨代共學機會
- 透過藝術、音樂及生命教育活動,促進長者與兒童的交流
「我們著重不同世代的共同參與及互惠補足,不視長者及幼童為弱勢、依賴、被服務的對象,重視他們的能力貢獻及深度互動。」
這個計劃的成效十分顯著,研究顯示,參與計劃的長者變得更有活力、更願意與年輕一代交流,而孩子們則在與長者的互動中學會了尊重與包容。

未來展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銀髮經濟
除了和悅會的發展,陳碩暉亦擔任「進優生活」的CEO,專注於高端長者住宿選擇及醫療服務。他們目前負責營運香港房屋協會的第三個「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項目,並在大灣區及香港多地發展創新安老項目。展望未來,他希望透過社會企業、科技應用及政策倡議,進一步推動香港的銀髮經濟發展,並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這個行業。
「安老不應該只是社會的負擔,而是一個充滿機遇、可以創造價值的產業。我希望能夠改變大眾對這個行業的刻板印象,讓更多年輕人看到它的可能性,甚至願意參與其中。」
在陳碩暉的帶領下,香港的安老服務正走向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結合創新、共融與希望的未來。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injecting-new-vitality-into-hong-kongs-silver-economy/。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