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從小聰明、成績好,最好一開始就進入名校、拿獎狀。但有些孩子,可能走得比較慢,不代表他們不行。李錦生,就是這樣一位爸爸,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慢開的花,也可以開得最燦爛。

從不被看好的孩子開始
李錦生的第二個兒子,2000年出生。小時候說話不太清楚,學習也比較慢,尤其在數學方面,常常讓太太很擔心。她經常說:「這樣都不懂,怎麼辦?」但李錦生總是安慰她:「放心吧,他只是需要時間。」
這不是安慰話,而是他自己的經驗。他小時候也不是讀書叻的人,常常一知半解,直到二十多歲才「開竅」。所以他相信,兒子也有可能是這樣的人。
讀書普通,但有轉機
兒子在小學的成績不算突出,只能進入成績屬中等的Band 2中學。太太很希望他能讀到一間好學校,最後找到了位於馬鞍山的一間直資男子中學。雖然不是名校,但也提供了穩定的學習環境。直到中三,兒子主動對爸爸說:「我想去英國讀書。」這個提議讓李錦生有點驚訝,但他選擇相信兒子的決定,讓他到英國升讀。
找到節奏,一步一步進步
到了英國後,兒子漸漸找到自己的步伐。他開始懂得自己安排學習,數學成績也大大進步。在英國中學的公開試GCSE中,他考到7科A,其中3科是最高級別的A*,這對曾經數學不好、讓媽媽擔心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之後,他進入英國前十大的University of Leeds,主修結構工程,並以一級榮譽學位畢業。接著更考上了全球排名第二的Imperial College London,完成碩士課程。

從弱科變專長,孩子走出自己的路
今天,這位曾經被認為「數學不行」的孩子,已經成為一位結構工程師,在香港的顧問公司工作。他計算橋樑承重、設計建築結構,靠的正是當年最讓父母擔心的數學。
李錦生笑說:「現在數學最厲害的是他,甚至比我這個退休的工程師還厲害。」
除了讀書,他也有熱情
兒子不只愛讀書,也喜歡音樂。小時候參加合唱團,長大後仍然喜歡唱歌,雖然沒拿過比賽冠軍,但唱歌讓他開心。李錦生說,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種能力。

給所有家長的提醒:別急,孩子會找到自己的光
李錦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孩子不一定要跑得快,重要的是要走得遠。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有些早熟,有些晚開,只要不放棄,就有可能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或許你也有一個讓你擔心的孩子,或者你自己就是那個努力但還沒看到成果的人。希望這個爸爸的分享,能給你一點信心和力量。慢慢來沒關係,只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本文版權歸同悅所有,原文鏈接:https://www.touhk.com/its-okay-if-the-child-is-slow/。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