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賴積加:在自由與創作之間,活出真我風格

在光影交錯的演藝圈,有人選擇按劇本走人生,也有人用生活寫劇本。賴積加(Jessica Lai)就是後者。她既是一位藝人,也是一位藝術創作者;她拍電影,也畫壁畫,用雙手與世界對話。這些故事,或許不常出現在鎂光燈下,但正因為真實,所以更動人。她不急於追趕潮流,也不刻意標榜獨特,只是一步步在生活的縫隙中,找到創作的節奏與意義。

藝人之外,她是一位創作者

積加的演藝之路,從幕後開始。早年在香港,她曾在娛樂公司工作,協助管理藝人與活動,後來才慢慢走到鏡頭前。她坦言:「那時候年紀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知道想嘗試。」

這份嘗試的勇氣,後來成為她的養分。她參與過電影拍攝、短片演出,也接觸過廣告與形象創作的工作,每一次的經歷都讓她更了解自己。

她選擇不急於簽下任何一間經紀公司,只因她對方向有自己的堅持。「我想拍戲,不是只做模特兒;我想做有角色、有故事的演員。」她說。這份清晰,也讓她在演藝工作與藝術創作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對我來說,表演與創作其實是一體的,都是在表達一種情感、一種觀點。」她說。

紋身,是一場身體與情感的創作

在一次朋友的介紹下,積加接觸到紋身藝術。她原本只是愛畫畫,卻在紋身中找到更深層的創作意義。

「紋身不是圖案,而是一種故事的呈現。」她說。為了能更了解客人的感受,她甚至在自己大腿上親手畫下第一個圖案。「我想知道那種痛是什麼,這樣我才懂得怎麼用心去對待別人的身體。」

她形容紋身是一種「身體的對話」,因為它結合了藝術、技術與情感。有時候是一個人想紀念某段關係,也可能是一段自我療癒的旅程。她總是耐心地聽對方講故事,再把畫面具象化,透過針尖,刻劃在皮膚之上。

藝術漆:讓空間說話

除了身體,她也讓空間說話。藝術漆,是她另一個創作媒介。從店舖的打卡牆,到別墅的質感裝飾,她用筆刷與顏料,為客人打造獨一無二的牆面。她曾經為一棟別墅修復樓梯扶手的顏色,讓鐵與銅自然融合;也曾與室內設計師合作,為豪宅注入個性。「這些工作,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種觀察和理解。」她說。

說起藝術漆,積加的眼神會發亮。她說,最初接觸這種塗料時,完全被它的質感吸引住。「它不是普通油漆,而是可以造出不同效果的塗料,像絲絨、雲石、水泥、甚至金屬感都可以。做完之後,那面牆真的會變得很有氣氛。」

她分享,不少客人本來只想簡單油牆,但看到藝術漆的樣板後,會突然有很多想法。「有人會說想做得像咖啡店一樣,有人想模仿酒店的質感牆面,現在我都可以做得到。」

比起乳膠漆或牆紙,藝術漆的紋理比較立體,看起來更有層次,而且沒有接縫,不容易發霉。除了美觀,藝術漆還是水性配方,氣味輕、毒性低,也比較環保,適合用在家居或商店牆面。「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它可以跟空間一起設計出風格。你想牆面是冷一點、暖一點、現代感強一點,都可以做到。」

自由,是選擇權,也是創作力的源頭

積加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也沒有固定的身份。她可以今天在片場拍戲,明天在工作室畫畫。這樣的生活,正是她所嚮往的。「我喜歡這種自由。不是隨便,而是我可以選擇做與不做。」她坦言,這種自由有時也帶來不穩定感,但她相信,只要心中有熱情,就會有出路。

活出風格,不設限

積加的故事,沒有劇本,也沒有標準答案。她既是藝人,也是創作者;既能演角色,也能創造角色;既能在聚光燈下說故事,也能在牆上留下故事。

她的選擇,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她的自由,是一種創作的勇氣。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世界裡,積加用行動告訴我們:當你願意相信自己,每一步都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