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改變世界,但真正能讓科技貼近人心的,往往不是技術本身,而是背後那份「為人而做」的初心。蔡國河Henry,一位工程出身的創業者,從中小企顧問到科技創業,走過二十多年的專業歷程。他將AI技術應用於醫療診斷、教育改革,致力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讓科技真正服務社會。他與中國AI龍頭科大訊飛的合作,更進一步將智能教育系統引進香港,推動本地學生從「使用AI」走向「創造AI」的轉變,為下一代打造更具未來感的學習環境。

從工程到顧問,再到創業者
Henry從小對電腦與編程充滿興趣,學生時期便經常寫程式。他大學主修工程,畢業後原本可以走上技術研發的道路,卻選擇了投身經濟教育領域,同時參與中小企業顧問和項目管理的工作,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2017年,他創立了IT公司,希望透過創新科技,特別是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營運效率。他與團隊陸續完成多個涵蓋不同規模企業的項目,成果顯著。

一場人生轉變,走向醫療科技
家庭中一位親人因病離世,讓他深刻思考科技是否能為醫療領域帶來突破。這份念頭催生了他對AI醫療的研究熱情。他與團隊專注於深度學習技術,探索如何加速藥物研發流程與優化臨床診斷。
其中一個實際應用是針對血液樣本的AI識別技術。他們設計了一個系統,能準確分析一塊血液抹片(Blood Smear)中多達600至800萬顆紅血球,即便當中只有少至8顆異常紅血球,也能被AI準確辨識,協助醫生及早發現地中海貧血等症狀。這項技術大幅減輕醫生在顯微鏡下一顆顆檢查的負擔,提升了效率,也提高了準確度。

與科大訊飛攜手,推動AI教育本地化
在推動AI應用的過程中,Henry與中國知名人工智能企業科大訊飛建立了合作關係。這家公司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四大AI企業之一,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並列,專精語音識別與語音合成技術。
科大訊飛曾連續多年為全國兩會提供即時語音轉文字與會議摘要服務,並負責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評分系統。這些系統原先由人手進行,如今已全面實現機械化評審,確保公平、公正與高效率。此外,香港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也採用了科大訊飛的技術。
在教育領域,科大訊飛自2004年起深耕至今,已在中國超過5萬間學校部署產品,服務超過1.3億名師生。如今,他們希望將這些成果引入香港,而蔡國河與其團隊正是當中重要的推動者。

AI如何重塑教學與學習?
Henry指出,AI可以從三方面幫助香港的教育系統:
- 首先,是推動「因材施教」與「因錯施教」的教學模式。透過AI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教師能更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
- 其次,是減低教師的工作量。香港教師工作壓力大,批改作業與預備課堂需耗費大量時間。為此,他們開發了「改卷神器」,能協助老師大幅減少高達八成的批改時間。
- 第三,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尤其在語言學習方面。他們開發的普通話學習應用程式,採用國家級標準的官方發音系統,結合即時語音評分功能,學生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發音是否準確,並即時修正。
不僅是語言,AI也被應用於其他學科。舉例而言,透過智慧黑板,學生能在課堂中即時看到化學分子結構、數學立體圖形等三維模擬,大大提升理解能力與學習體驗。


不只是「用AI」,而是「創造AI」
他強調,真正的AI教育不應只停留在「應用層面」。內地早已將AI納入正式課程,學生從小學開始學習AI的基礎知識,到了高中更開始參與實際開發與應用。
他希望香港學生也能與科技齊步前進。例如,大家都知道鏡頭可以辨識人臉,但學生是否知道:AI是如何分辨不同人呢?這背後牽涉到特徵提取、模型訓練、數據分析等技術。他們的課程設計,便是希望讓學生親自參與訓練模型,理解AI的本質與原理。
這樣的學習被分為三個階段:
- 在小學階段,讓學生接觸與感受AI的存在
- 在初中,深入了解AI的運作邏輯與技術原理
- 到了高中,則著手設計與創造AI應用。這不僅是技能的訓練,更是創新思維的啟發。

科技為人,是選擇而非偶然
Henry的故事,並不是一段典型的創業神話。他並不著眼於估值或資金流,而是更關心科技能否真正解決社會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他說明,AI教育課程的開發,是與中國教育部轄下的中央電化教育館,以及多位教授與高校合作研發的,內容不僅務實,而且具備國際視野。
從智慧教學設備、語言學習系統,到全方位的AI教育課程,他與團隊正積極將一系列產品引入香港,服務本地的小一至中六學生,讓教育更有效率、更有趣,也更貼近未來。
真正有力量的科技,不是站在雲端,而是落在每一位願意為人群服務的心中。Henry的選擇,是一場深思熟慮的轉身。他沒有被科技淹沒,反而讓科技成為一種溫柔的力量,去成全、去療癒、去教育。
這樣的科技,不僅令人佩服,更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