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心結,如果這些心結沒有解開,就可能影響我們的心境,甚至帶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傳燈法師曾在醫院探望一位病人的經歷,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寬恕與放下的重要性。

病人的不安
有一次,法師來到醫院探望一位罹患肝癌的病人。他的家人對法師說:「師父,師父,能不能請您幫忙安撫一下我的哥哥?他現在很不安,情緒很躁動。」法師仔細了解後,才知道病人的不安,來自於他與父親之間長久以來的心結。
原來,病人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因為生活艱難,經常對孩子們動手。那時候,他年紀小,無法反抗,只能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因此對父親積累了深深的怨恨。這份怨恨,一直伴隨著他的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無法釋懷。
解開心結
法師輕聲對病人說:「我知道你這些年內心一直很不開心,因為爸爸在你童年的時候,給你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你很討厭他,因為那時候你跑不了,只能把這份不滿壓在心裡。這些年來,你是不是一直很恨爸爸?」
病人點了點頭。
法師繼續說:「你知不知道,爸爸那時候其實也很難過?他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這麼多孩子,生活壓力很大。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靠喝酒來麻痺自己。喝醉了,他控制不住情緒,才會打人。其實,爸爸那時候也很痛苦,他不是不愛你們,只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表達他的愛。」
法師語重心長地說:「到了現在,如果可以的話,試著去原諒爸爸吧。不要把這份怨恨帶著走,因為這是不值得的。寬恕爸爸,讓自己也能放下,這樣,你的心會輕鬆很多。」
病人聽著法師的話,慢慢安靜了下來,不再那麼躁動。他點了點頭,似乎接受了法師的建議。

放下的重要性
法師說,人的心結如果沒有解開,會成為生命中的一種牽絆,甚至會影響到下一世。在佛教中,生命被視為一條漫長的河流,今生只是其中的一段,而我們在臨終時的心境,會直接影響下一段生命的開始。
佛教中的「中陰階段」指的是人在離世後到下一世投胎之前的過渡期。在這段時間裡,亡者的心靈狀態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能在臨終前放下執念,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死亡,就能為下一世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帶著怨恨離世,則可能影響下一世的命運。

結語
傳燈法師的分享告訴我們,寬恕是一種智慧,放下是一種解脫。怨恨不僅折磨著我們,也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沉重。而選擇寬容與放下,則能讓我們的內心得到真正的平靜。
正如法師所說:「走的那一刻能夠寬容,才是真正的解脫。」在人生的最後一程,學會放下過去的怨恨,帶著愛與寬恕離開,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