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Queenie的轉身:從家庭主婦到療癒藝術的種子播種者

在香港繁忙的步伐中,有一位媽媽,悄悄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她不是名人,也沒有高調的光環,但她的故事,卻讓人感受到溫柔的力量。她叫 Queenie,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 QQ老師

在香港繁忙的步伐中,有一位媽媽,悄悄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她不是名人,也沒有高調的光環,但她的故事,卻讓人感受到溫柔的力量。她叫 Queenie,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 QQ老師。

一個媽媽的「失重」時刻

Queenie曾在澳洲升學,回港後結婚、生子,原本有著穩定的工作與生活。然而,當第一個孩子升上小學,她卸下了多年照顧孩子的重擔,卻突然感到人生失去了方向。

「我當時成日問自己,仲有冇其他可能?我唔想每日就係屋企煮飯、執屋、等小朋友補習……好似個人冇咗靈魂一樣。」

這種空洞感,是許多全職媽媽都曾經歷過的。Queenie沒有急著找回職場,而是在社區興趣班中,遇見了「手工藝」這個意想不到的出口。

在香港繁忙的步伐中,有一位媽媽,悄悄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她不是名人,也沒有高調的光環,但她的故事,卻讓人感受到溫柔的力量。她叫 Queenie,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 QQ老師。

一雙手,重新找回自己

最初只是參加社區中心的手工班,Queenie發現當她專心剪裁、縫紉、構圖時,腦海中的焦慮與憂慮,竟一點一滴地消散。

「嗰啲時間,我可以唔諗其他嘢。只係專注做好一樣作品,好治癒。」

這份平靜與滿足,讓她走進了更多的手工藝學習領域。她特別喜歡皮革工藝,因為每一次敲打、刻紋、染色,都彷彿在為自己的人生重新雕琢。她逐漸成為中心的義工,參與市集、嘉年華、年宵的籌備與擺檔。她不再只是學員,而是成為推動者,甚至會協助導師設計課程。

在香港繁忙的步伐中,有一位媽媽,悄悄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她不是名人,也沒有高調的光環,但她的故事,卻讓人感受到溫柔的力量。她叫 Queenie,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 QQ老師。

在服務中,看見人的改變

Queenie的手藝愈來愈熟練,但她最感動的,始終不是作品,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她曾在一次活動中,指導一位肩膀緊繃、眉頭深鎖的婦女製作手蠟。當那位婦女印上自己名字,完成作品的那一刻,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我見過好多次。啲媽媽可能平時冇人欣賞,日日照顧屋企人。當佢哋做完一件屬於自己嘅作品,嗰種滿足感係騙唔到人。」

這種共鳴,讓Queenie更確信手作不只是嗜好,而是一種情緒抒發與自我療癒的媒介

在香港繁忙的步伐中,有一位媽媽,悄悄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她不是名人,也沒有高調的光環,但她的故事,卻讓人感受到溫柔的力量。她叫 Queenie,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 QQ老師。

從「只想幫手」到「想帶更多人一齊行」

2018年起,Queenie開始在美孚街坊會擔任導師,與義工團隊共同設計分齡課程,為婦女們開發DIY材料包,也為長者簡化各式手工藝步驟。她強調:「我哋唔係要件件都完美,但一定要讓每一位參加者感受到『我做得到』,好重要。」

她不只是教導技巧,更是建立信心。每一位來參與的家庭主婦、退休阿婆、照顧者,都是她曾經走過的影子。

她教的不只是手藝,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Queenie的課堂沒有壓力,反而充滿笑聲。有時候她會帶茶點與學員分享,有時候會讓大家互相幫對方按摩雙手,交換故事與關心。

「我哋做手工,唔止係做『件物件』,而係做一種空間,一種心情,一份人與人之間的連繫。」

她說,這些年來最珍貴的,不只是皮革、蠟花或刺繡的技巧,而是那種「我哋一齊行過」的感覺。

在香港繁忙的步伐中,有一位媽媽,悄悄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她不是名人,也沒有高調的光環,但她的故事,卻讓人感受到溫柔的力量。她叫 Queenie,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 QQ老師。

結語:從一個人開始,慢慢點亮一群人

Queenie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卻是一段真實的成長史。從全職媽媽的迷失,到重拾個人價值;從學員到帶領者,她用雙手不只創作,也療癒了自己和許多人。

她說得最動人的一句話是:「我唔係做緊啲咩偉大嘅事,只係想將我經歷過嘅『走出來』,傳畀下一個人。」

這樣的心意,簡單,卻足以撼動人心。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