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灣仔集成中心的一角,迎面而來的不是傳統展覽的靜謐,而是一場逼真的沉浸式體驗,《載傷.言殤》職業安全體驗展。由工業傷亡權益會主辦,透過圖像、聲音、氣味與實體裝置,讓訪客不只「看見」工業意外,更能「感受」那份無聲的沉痛。

一步一痛|地盤工友的日常
展覽一角搭建了一座真實比例的棚架。參觀者戴上頭盔與耳機,站在棚下,耳邊傳來工友們與遺屬的聲音。他們用最貼地的語言,講述一宗宗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工業意外。
這些聲音不再只是數字裡的一宗宗「事故」,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


傷痛留物|遺屬的記憶與寄托
展覽的外邊,擺放着兩位已逝工人的遺物:衝擊鑽、棚刀、手鋸……每一件工具,都曾是他們日常謀生的依靠。還有孩子送給爸爸的手作、從床底翻出的結婚公仔、一本記錄「密閉空間」工作的筆記簿……這些物件凝結了對逝者的愛與未竟的夢。
遺屬們無私地「借」出這些珍藏,讓更多人明白:工業意外從來不只是「當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一段人生的轉捩點。

記錄歷史|從時光隧道到工殤地圖
展覽也設有「時光隧道」與「工殤地圖」,逐一呈現香港職業安全法例的演變,以及過去數十年來曾經發生意外的地點。從90年代的「人手沉箱工序引致職業病」,到現在「設計安全先行」的理念,這些改變背後,是無數人的犧牲與抗爭。
而「工殤地圖」則以溫柔而直接的方式,提醒我們:每一幢熟悉的大廈、每一條街道的背後,可能都有一位工友為此付出生命。有人甚至透過這地圖,希望找回塵封已久的親人記憶。

五感體驗|讓職安議題不再抽象
除了視覺與聽覺,展覽更加入了嗅覺元素。模擬密閉空間中「硫化氫」的氣味,讓參觀者明白這些看不見、聞不清的危機,如何在一瞬間奪人性命。

另一個展區則以「印章」的互動方式,讓參觀者模擬填寫病假紙,反思職場文化中對病假與精神健康的偏見與壓力。這份「病」不只是身體的,更是制度與冷漠的結晶。

工傷不是個案,是大家的課題
展覽導賞由劉家樂(Martin)親自講解,他曾在工地現場見過多方面的工傷意外,也見證無數家庭如何在悲劇後重建生活。他說:「我們不只想紀念,也想教育。用聲音、氣味、圖像,讓大家『經歷』一次職業意外,才知道它離我們並不遠。」
這場展覽,是希望喚起社會對職業安全的關注。在一個以效率與成本為先的城市裡,每一位工人都應得到最基本的尊重與保障。
【載傷.言殤】展覽資訊
- 主辦:工業傷亡權益會
- 展期:2025年8月22日至9月3日
- 時間:每天10:00 – 20:00
- 地點:集成中心UG10舖(灣仔軒尼詩道302-308號)
願每一個工作崗位,都能少一點風險,多一分安全;願每一位工友,下班後都能平安回家。
活動資訊:


今年工業傷亡權益會出版了兩本新書,先有《九千鴻毛:香港工殤運動紀要》紀錄眾多的先行者們,努力組織和集結起來,成就一場又一場要求改善集體境況,防止勞動者再受傷、死亡的工殤運動。後有《餘生──看得見的工殤數字 未說完的生命故事》講述 9 個工業意外遺屬有血有肉的故事。
是次讀書會將分別邀請到兩本書的筆者與大家分享,歡迎參與。
【載傷.言殤】展覽讀書會
日期:2025年8月30日(六)
地點:集成中心UG10舖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02-308號
《九千鴻毛》讀書會
時間: 10:30 – 12:00
講者:梁寶霖先生 謝欣然幹事
《餘生》讀書會
時間:14:30 – 16:00
講者:陳惜姿女士 蕭倩文總幹事
讀書會及展覽期間其他活動,歡迎查詢及報名:https://forms.gle/Q52mBawyPwjTvjT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