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節奏快速、資訊萬變的城市裡,我們常常被生活的壓力推著走,忘記了什麼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選擇停下腳步,走進社區,走近人心。陳玥汐,就是其中一位默默耕耘、用行動改變世界的義工。

初心不滅,義工路上的重燃之火
「其實我讀書時期就有做義工,」玥汐笑著回憶,「只是出來工作後停了一段時間。」直到參加了人生課程,重新喚起了她對服務社會的熱情。那不是一場單純的學習,而是一個重新找回自我的契機。
從那時起,她與朋友每月一次,到「致麗同心」派飯給有需要的街坊。每月第三個星期六,他們風雨不改,親自準備、分發飯盒。這不是一項臨時的善舉,而是一份長期的承諾。
選擇致麗同心,是因為看見「真誠」
「這麼多機構,我為什麼選擇致麗同心?」玥汐說得真切。這個慈善機構,由曾在深水埗與「明哥」派飯的梁哥主理,從疫情前就開始派飯至今,從未間斷。
「最打動我的是,他們的錢100%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沒有行政費用。」她補充道,更難得的是,派飯不是誰來排隊就誰有,而是經過細心評估,找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無論是長者、露宿者,還是其他社區弱勢群體。
不只是飯盒,是一份關懷
「我們每次會準備100個飯盒,一個兩餸飯加一份水果,成本大約25元。這些費用,我和朋友們自掏腰包,每人分擔一點。」她說得雲淡風輕,不知不覺已持續了兩年半,感恩無論派飯當天在下大雨,到派飯時候都總是停雨。因此她們取名為「陽光種子公益團」。
派飯當日,他們不只是遞出飯盒,更會與長者聊聊天,了解他們的近況。有時候,這一份關心,比飯更溫暖。

除了飯盒,還有眼神裡的關注
除了派飯,玥汐也關注長者的健康。她發現很多老人家有視力問題,於是利用空閒時間,在派飯現場擺起小攤,替他們做眼部按摩。「有位婆婆說她睡不好,我幫她做完眼及頸後,她說那晚睡得特別香。」玥汐眼裡閃著光,「那種喜悅,是金錢買不到的。」
背後的支持,是莫大的動力
談到家人的反應,玥汐感恩地說:「我老公雖然不會一起去派飯,但他會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做這些事。」這句話,聽來簡單,卻道出一位義工背後的力量。
給社會一點光,也照亮了自己
「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在玥汐身上得到最真實的詮釋。她不單是派飯,更是派出希望。每一次的行動,不僅溫暖了別人,也讓她自己收穫了幸福與滿足。
在這個世界裡,我們總說要改變社會,其實只需要一雙願意付出的手,一顆願意傾聽的心。陳玥汐,就是這樣一個用行動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