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麥承卓老師:從迷惘中走出,為教育堅持到底

走進麥承卓老師(Ivan)的教學生涯,像翻開一本人生筆記,裡頭有掙扎、有轉折,也有無數溫暖的堅持。他不是一開始就站在講台上發光發熱,而是經歷過一段段跌宕的歷程,才慢慢找回自己在教育路上的初衷。

走進麥承卓老師(Ivan)的教學生涯,像翻開一本人生筆記,裡頭有掙扎、有轉折,也有無數溫暖的堅持。他不是一開始就站在講台上發光發熱,而是經歷過一段段跌宕的歷程,才慢慢找回自己在教育路上的初衷。

一開始的「不被選中」

2015年,Ivan剛畢業,滿懷熱情地投入教育行列,卻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屢屢碰壁。那是一段艱難的時光,履歷寄了無數份,面試總是止步於門外。即使找到第一份教職,也充滿挑戰:在葵青區一所學校任教,還要同時兼顧數學、常識、視藝與電腦四科,對一位新老師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壓力。

那時的學生多為非華語學童,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低落,老師們不只是教學,更要想方設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Ivan回憶,有一次他出的電腦試卷太難,全級不合格。

走進麥承卓老師(Ivan)的教學生涯,像翻開一本人生筆記,裡頭有掙扎、有轉折,也有無數溫暖的堅持。他不是一開始就站在講台上發光發熱,而是經歷過一段段跌宕的歷程,才慢慢找回自己在教育路上的初衷。

暫別講台,走進家庭

因為無法穩定留任,Ivan一度離開前線教學,轉到教育局擔任學生輔導主任。這段時間,他第一次真正走入學生的家庭,接觸到學校無法看到的一面。

他說:「原來每天都有那麼多孩子不上學,每個理由都不一樣。」有些是家長選擇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有些孩子因沉迷打機足不出戶,甚至連吃飯都是父母將飯菜放在門口。這些家庭的故事,讓他深刻體會到,教育從來不只發生在課室裡,更牽連著整個家庭的情緒與困境。

他與社工、校長、老師合作,努力為學生設計合適的時間表、安排面談、甚至在生日送上蛋糕,只為讓這些孩子感受到一點點被關心的溫度。

走進麥承卓老師(Ivan)的教學生涯,像翻開一本人生筆記,裡頭有掙扎、有轉折,也有無數溫暖的堅持。他不是一開始就站在講台上發光發熱,而是經歷過一段段跌宕的歷程,才慢慢找回自己在教育路上的初衷。

回到講台,繼續前行

輾轉之間,他完成了支援老師、教學實習、官校代課、缺課組等多個崗位的歷練,終於找到一份穩定的教職。來到目前任教的學校至今已有四年時間,主力教授英文、數學與常識,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他都教過。

他沒有因為過去的挫敗而放棄,反而將這些經歷轉化為力量。他說,自己最在意的,不是學生考得多高的分數,而是他們是否願意學習、是否能重新建立對學習的信心。

走進麥承卓老師(Ivan)的教學生涯,像翻開一本人生筆記,裡頭有掙扎、有轉折,也有無數溫暖的堅持。他不是一開始就站在講台上發光發熱,而是經歷過一段段跌宕的歷程,才慢慢找回自己在教育路上的初衷。

為孩子點亮一盞燈

教育不是一帆風順的旅程。對麥承卓老師(Ivan)來說,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有時會累、有時可能會迷路,但他始終記得自己為何出發。即使曾經在黑暗中徬徨,但每一次走進學生的生命、每一次聽見家長的故事,都讓他更堅信,教育的力量,是能改變人生的。

他不聲不響地做著一件事,讓更多孩子重新相信自己;讓更多家庭不再孤單。這,或許就是教育工作者最真實、最動人的樣子。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