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現代社會,茶道的靜謐與優雅似乎成為了遙遠的回憶。莊洪錦雅導師,作為茶道師中的佼佼者,正致力於將這一古老的文化重新帶回現代人的生活中。作為一位職業茶道師,她不僅在茶藝上有著深厚的造詣,還在推廣茶道文化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此次專訪,她與我們分享了她的茶道之路、家庭故事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何謂茶道師?
「大家對茶藝師可能比較熟悉,但茶道師的職責不僅限於茶藝表演,我們還肩負著培訓、比賽、文化交流和推廣等多方面的工作。」莊太解釋道。作為一名專業的茶道師,她目前已達到三階,而茶道師的等級從初階至七階,最高境界為大師,需要通過考試、論比和票選等方式逐漸晉升。這不僅是對技藝的肯定,更是對茶道精神的傳承與堅守。
莊太強調,復興中國茶道的挑戰不在於體力,而在於人心。「有些人會認為我們的付出是一己之私,但也有很多人理解這是大公無私的奉獻。茶道是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我們有責任將其傳承給下一代,讓這份遺產不斷流傳下去。」

對茶的認知從一杯檸檬茶開始
莊太自幼與茶結緣,但她坦言,自己最早對茶的認識僅限於檸檬茶。「我對茶最早的印象就是與爺爺一起喝檸檬茶。」她回憶道,幼時的她經常跟隨爺爺去士多,爺爺買啤酒,她則選擇了那盒「澀」味十足的檸檬茶。儘管當時覺得難以下嚥,但這段回憶成為了她與茶的最初聯繫。
「後來,我才慢慢接觸到其他茶類,尤其是奶奶每天泡的茶,雖然我不知道具體是什麼茶,但那股獨特的香氣和味道至今難忘。」她回憶起過年時,奶奶會在茶中加入果皮和紅糖,這樣的茶香伴隨著她的成長,成為她日後對茶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的根源。

茶與家庭的連結
莊太的茶道之路,更多地是從家庭的責任和愛出發。她的老爺(公公)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對她的影響至深。「在我女兒小時候,因為皮膚出現了奶癬,老爺突然拿出一大包鐵觀音,教我用茶水為女兒泡澡。當時,我還沒取得任何與茶相關的資格,但老爺已經開始指導我如何分辨和使用好茶。」
這包茶的故事也令人印象深刻。朋友送給老爺的鐵觀音,價值不菲,然而老爺卻毫不猶豫地用於孫女的日常護理。「他說,無論這茶值多少錢,若不加以使用,等同於沒有。最有價值的使用方式,就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莊太至今仍記得當時滿室茶香的場景,那是她對茶的另一種深刻認識——茶不僅是飲品,更是生活中的一種智慧和愛。
從銀行職員到茶道師的轉變
莊太原本是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普通職員,穩定的收入和生活讓她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踏上茶道之路。「我曾經以為我的人生目標就是結婚生子,從來沒想過會以茶為業。」她回憶道,轉變發生在公公的去世後,為了延續公公的事業和精神,她的丈夫接手了公公留下的茶店,而她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接觸到茶道,並決心走上這條路。
「那時候,我的母親身體狀況不佳,加上小兒子還不到一歲,家中需要人手照顧。我決定辭去銀行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家庭和茶業的發展中。」這一決定改變了她的職業生涯,也讓她從一位普通的銀行職員,成長為今日的職業茶道師。

茶道中的家庭價值
莊太的茶道之路,不僅是個人對茶文化的追求,更是家庭價值的延續。她回憶起過去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飲茶的情景:「無論是在酒樓還是家中,茶不僅是一杯飲品,更是一個家庭凝聚的象徵。每次吃完飯,大家自覺地分工合作,有人收拾碗筷,有人煲水泡茶,小女兒則坐在爺爺旁邊,聽他講故事。這不僅是一杯茶的分享,更是一場愛與溫暖的傳遞。」
在莊太心中,茶不僅是文化的象徵,更是一種愛的表達。這份愛來自於家庭間的相互關懷,也來自於她對茶道的深刻理解和實踐。她相信,茶道不僅是技藝的傳承,還是生活態度的體現。

展望未來
莊太如今已成為三階茶道師,並繼續在茶道的道路上不懈拼搏。她不僅致力於個人技藝的提升,更積極推動茶文化的普及與傳承。「茶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有責任將它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這份古老的智慧。」她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與期待。
在這個充滿忙碌與壓力的時代裡,莊太帶領我們回到茶的本質,感受那份來自茶香中的寧靜與平和。她以身作則,將茶道的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讓茶不僅僅是一杯飲品,更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種心靈寄託和文化傳承。
結語:
莊太的故事告訴我們,茶道並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她與家庭的深厚感情以及對茶文化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茶道背後的無限可能。在當今社會,這樣的傳承顯得尤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