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Hannah的故事:媽媽、老師,還有兩個不一樣的孩子

「孩子搭不到飛機,就陪他搭船,或者潛水過去——總會有方法的。」這句話,是Hannah多年來陪伴兩個孩子成長的真實體會。她是一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母親。工作之餘,她用盡心力,照顧兩個性格和需要截然不同的兒子。這段旅程不容易,但她從不言放棄,因為她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孩子搭不到飛機,就陪他搭船,或者潛水過去——總會有方法的。」這句話,是Hannah多年來陪伴兩個孩子成長的真實體會。她是一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母親。工作之餘,她用盡心力,照顧兩個性格和需要截然不同的兒子。這段旅程不容易,但她從不言放棄,因為她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還在努力中,但我不急

Hannah的小兒子現年11歲,是一位被評為學習遲緩的孩子。雖然他目前就讀小學六年級,但在語言和文字能力方面,仍然停留在在初小的水平。

「我記得有一次,我很努力教他講『雞蛋仔』,他很喜歡吃,卻怎樣都記不住名字。轉個頭又說:黃色那種、圓圓的那種。」Hannah一邊笑著說,一邊眼神裡透著心疼。

她知道,孩子在學習上走得慢,但心地善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不錯。她選擇不急於追趕別人,也不去強逼孩子趕上課本的進度。相反,她相信,只要孩子情緒穩定、生活愉快,遲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

找到路,才能往前走

另一邊,大兒子今年17歲,同樣在傳統學習模式中走得艱難。Hannah回想起他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學習壓力令他非常吃力,無論是中、英、數還是常識科,都讓他感到挫敗。

「其實老師說什麼,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幫到他。後來我真的很努力去找,終於找到VTC(職業訓練局)的課程。」這個課程讓孩子可以離開傳統的學科框架,專注在他感興趣的領域,例如飲食、酒店服務等。

「他現在去旅行住酒店後,會主動觀察前台夠不夠細心,還會寫『住後感』,說這間酒店怎樣,服務好不好,甚至連員工有沒有注意到他的手指受了傷都會記錄下來。」Hannah說到這裡,臉上帶著一點驕傲。

在傳統課堂中被忽視的細膩觀察力,竟然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發光發亮。她欣喜地發現,孩子不是沒有能力,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舞台。

「孩子搭不到飛機,就陪他搭船,或者潛水過去——總會有方法的。」這句話,是Hannah多年來陪伴兩個孩子成長的真實體會。她是一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母親。工作之餘,她用盡心力,照顧兩個性格和需要截然不同的兒子。這段旅程不容易,但她從不言放棄,因為她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媽媽與老師:兩種身份,一顆心

Hannah的工作,是教導小學生;而她的生活,是陪伴兩個各有需要的孩子。這樣的雙重身份,讓她對教育有著更深的體會。

「我不是一個會逼孩子吃藥、上補習班的媽媽。我相信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走同一條路。」她說,很多時候,她都選擇順其自然,給孩子空間,也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她知道,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資源去安排療程、做評估、上山下海地尋找支援。「有些家庭做得到,當然孩子會有顯著進步。但我自問做不到這麼多,那我就選擇相信孩子的節奏。」

Hannah的故事或許不轟烈,卻道出無數家庭的現實。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沒有人能預計它何時發芽、何時開花。

她教會我們,放下比較,不代表放棄;選擇陪伴,不代表妥協。願每一位正在陪孩子同行的父母,都能像Hannah一樣,以溫柔的眼光,看見孩子的獨特,以堅定的信念,走在希望的路上。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