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古學俊博士的教育之路(三):走進學校了解教育的真實...

很多人認識古學俊博士,是因為他後來在大學教教育課程,也參與政策討論。但在這之前,他曾在教育署工作,是質素保證處的一員。那段時間,他走訪了無數間中小學,觀課、對話、審閱資料,接觸最多的不是數據,而是人。他說:「我當時的角色,是去學校了解他們怎樣教書,學生怎樣學習。他們遇到什麼問題?有沒有空間可以改善?這些是我們最關心的。」

天諾爸爸與Horkos:單車環沖繩,一場父子同行的...

每一位小學生都期待一場難忘的畢業旅行。對剛完成小六課程的Horkos來說,他的畢業旅程不僅獨特,還充滿意義。與父親一同以雙腳騎單車,環繞日本沖繩,為香港救助兒童會籌款。十天內,兩父子踏遍近400公里,用汗水與堅持,換來逾兩萬港元的善款,這段旅程不單成為Horkos童年中一道難忘的風景,更是他人生中一次真正的成長洗禮。

義工路上的初心與堅持|潘佩璆醫生

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之餘,潘佩璆醫生仍抽出時間參與義務工作,貢獻社會。他的初心與堅持,正是他多年來投身於社會服務的重要動力。在一次訪談中,他坦言對這片土地的情懷,以及對社會回饋的深刻體悟,激勵他投身不同行業的義工服務。

霍耀明 (Ben爸):用心守護年輕人的生命價值

當社會變得越來越快、科技越來越先進,我們是否還懂得,用心去聆聽一個人真正的需要?霍耀明(Ben爸)就是這樣一位選擇逆流而行的人。作為一位資深護士,他在1997年踏足戒毒機構時,並未預料到,這一段經歷會為他日後的生命領航道劃下深遠的軌跡。

陳大夫:從廣州到香港,一位中醫師的堅持與初心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中醫是一門傳統的技藝、一種文化的延續。但對陳大夫來說,中醫不只是技藝,而是一種使命,一種對生命深深的敬畏與承擔。他的故事沒有華麗的包裝,卻如同一味溫潤的良藥,緩緩滲入人心,令人動容。

Happy 媽的快樂哲學|用一生告訴我們,怎樣活得...

如果你有幸遇見梁潔明,你很難相信她曾經歷過如此沉重與痛楚。她笑起來時,像個孩子般天真;她說話時,像一位導師般智慧。從「Kitty」到「Happy 媽」,這個名字的轉變,不只是對過去的告別,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承諾。「我不是因為人生順利才叫 Happy,而是我決定要快樂地活下去。」她說。

同悅報導

同悅專訪頻道

同悅專訪

人物專訪

一次輕鬆的對話,通過訪談來分享您的故事和經驗。

預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