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作這條路上,沒有誰能保證站上舞台就會贏。但有些人,從第一天起,就不是為了「贏」而來,而是為了喚醒夢想、為了讓更多人敢於嘗試。麥爵閎(人稱麥導),一位導演,也是一位導師。他不只是拍片,更像一面鏡子,讓一群從未踏足攝影機前後的年輕人,看見自己的可能。他說:「我不是要你們當演員、當導演,而是藉由這段經驗,找回人生中的夢想和追求。」

從零開始的劇組,從心出發的故事
這是一個由一群「全新人」組成的劇組。他們沒有經驗,甚至有些人連拍攝機器都不會開;有些年輕,有些中年,但每個人都帶著一份「想試試看」的心情來到這裡。而麥導給他們的不是劇本,而是一個方向——拍一部關於「人生轉變」的偽紀錄片。題材不新穎,甚至可以說是「得獎保證」的類型:老弱、病殘、人生低谷。但這群新導演們,卻在過程中碰撞出真實的火花。

Kimmi的故事:她不是主角,卻演出自己的人生
Kimmi原本是來試鏡女主角的,但最後落選了。她沒有因此離開劇組,而是接受邀請留下來,協助化妝、收音,甚至處理總務等各種雜務。想想看,原本是想演女主角的她,現在卻是站在一旁幫真正的女主角化妝,心情會有多複雜?


這不是認輸,而是一種自知與堅定。
這份不計較角色位置的心態,打開了她創作的大門。她決定參加短片比賽,挑戰自己做導演。第一次執導,處處碰壁:劇組成員不專業、演員不守時、器材出問題,甚至在拍攝現場被忽視、不被支持。她曾經在後樓梯崩潰大哭,因為感到極度無力。後製時,電腦當機、硬碟死機,沒辦法補拍,只能硬著頭皮剪接。即使到交片前半小時,她還在剪片、還在寫道歉信,向主辦單位解釋延誤的原因。
但這一切的眼淚與堅持,最後沒有白費。

從全新手到全場冠軍:故事的反高潮,就是她的高光時刻
Kimmi的短片作品,最終拿下了全場總冠軍。她不是最懂技術的,不是最有資源的,也不是最有經驗的。但她有一樣東西:創意與真誠。她敢試,敢錯,敢哭完再拍,這些都是沒有經驗的人才擁有的勇氣。
參加的那場比賽,高手雲集。她看到麥導演師父的女朋友(現在已是太太)也在參賽;在其他比賽平台上,麥導演曾是亞軍,而這次的對手,則是冠軍級的團隊。甚至連一些技術一流的商業導演與攝影師,也將這場比賽當作創作實驗場,傾力投入。她很清楚,自己不是來炫技的,而是來「說故事」的。她的作品或許不夠完美,卻最能打動人心。
「我不是來炫技的,我是來說故事的。」——這是她始終堅持的信念。而正是這份真誠,最終打動了評審。
事實證明,真摯的情感,不僅觀眾感受得到,評審也同樣被觸動。她的作品或許在技術上略顯稚嫩,但情感真實、視角獨特。最終,她從一個全然的新手,擊敗眾多高手,奪得全場總冠軍。


不是經驗,是真心讓你成為創作者
麥導這樣說:「比賽不只是為了贏,而是為了知道你可以做到多少。你不是要很厲害才開始,而是開始了,才會變得厲害。」
Kimmi的經歷,不只是對她自己有意義,對整個劇組也產生了影響。大家開始想:「拍片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獎,還是為了找回自己?」Kimmi用她的故事,為這個問題寫下了最好的答案。


夢想不是榮耀,是選擇
「你不是要很厲害才開始,而是你開始了,才會變得厲害。」這句話,或許是麥導送給這群新人的最好禮物。
創作,是一場關於選擇的旅程。你可以選擇等待完美才出發,也可以選擇現在就開始。在這個鼓勵速成、追求讚數與流量的時代,有人仍然堅持「讓故事觸動人心」這件事。而這份堅持,因為「真誠」,所以有力量。因為「願意試」,所以無敵。
這就是麥爵閎和他的團隊及夥伴們,正在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