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陳偉珍校長:從教育出發,讓生命延續影響力

在香港教育界深耕三十多年,剛卸下幼稚園校長職務的陳偉珍,如今轉身走進社區、走入家庭,繼續發揮她對教育的熱忱。許多人或許以為退休意味著放下,但對陳校長而言,離開學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有意義的開始。她以行動證明:教育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影響別人、啟發未來的方式。

在香港教育界深耕三十多年,剛卸下幼稚園校長職務的陳偉珍,如今轉身走進社區、走入家庭,繼續發揮她對教育的熱忱。許多人或許以為退休意味著放下,但對陳校長而言,離開學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有意義的開始。她以行動證明:教育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影響別人、啟發未來的方式。

轉換角色,教育初心不變

對於退休這件事,陳校長從不感到抗拒。她坦言,自己不是喜歡整天待在家的人。從年輕時起,她就習慣主動規劃人生方向,這次的轉變,她早已胸有成竹。她認為,教育的形式不必被侷限在課室和校園,只要願意跳出框框,仍然可以發揮所長,繼續陪伴孩子、家長和老師。

退休後,她開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個人導學心得,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傾談與建議。同時她也針對初入行的老師舉辦講座,協助他們了解幼兒教育的真實面貌,而不只是憧憬於「小朋友很可愛」的表面印象。她會安排老師進入校園實地體驗,觀察他們面對整班小朋友時的教學表現,並給予實際可行的建議。她指出,很多老師在實習階段只接觸到小組教學,未能完全掌握真實情境中的挑戰,這正是她希望彌補的地方。

經驗傳承,讓專業持續發光

除了支援新老師,陳校長也將目光放在家長與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身上。她和團隊設計了以「小手作」為媒介的親子活動,透過簡單的手作過程,教導家長如何從正向角度讚賞孩子、建立良好習慣。她深信,只要掌握方法,家長也可以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她表示這些年累積的教學經驗,不應該就此塵封。即使離開了校園,她仍然希望透過不同的形式,把這些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她相信只要用心,自然會吸引到有同樣理念的人聚在一起。

在香港教育界深耕三十多年,剛卸下幼稚園校長職務的陳偉珍,如今轉身走進社區、走入家庭,繼續發揮她對教育的熱忱。許多人或許以為退休意味著放下,但對陳校長而言,離開學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有意義的開始。她以行動證明:教育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影響別人、啟發未來的方式。

教育之路,從偶然走向熱愛

回顧自己的職涯,陳校長坦言最初成為老師其實是個「機緣巧合」。她原本從事會計工作,婚後育有孩子,為了能陪伴家庭而選擇兼職,最容易入行的就是幼教。沒想到一試便愛上這份工作,從老師做起,一步步晉升至主任、副校,最終擔任校長。

她說,自己一直以平常心看待職涯發展,從來不刻意爭取職位,但因為對工作認真投入,自然而然獲得上司的信任與提攜。其中兩位校監對她影響深遠,給予她極大的支持與肯定,讓她得以在同一所幼稚園穩定發展多年。

學無止境,教育者也該不斷進步

即使工作繁忙,陳校長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她在任教期間完成學士學位,之後更升讀碩士課程。她認為人的思維一旦打開,就應該把握時機吸收新知,而不是停滯不前。她以自身為例,鼓勵年輕老師持續進修,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教學質素。

品格教育,是最無價的回報

說到教育的成就感,陳校長最感動的,並不是學生在學術上的成績,而是他們多年後仍然記得師恩、懷有感恩之心。她曾在開放日見到多年未見的畢業生回校探訪,當年稚氣的孩子已成青年,仍然彬彬有禮、尊師重道,讓她深受感動。她說真正的教育不只教知識,更要教品格。因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即使學術表現未必拔尖,將來也能在社會上立足;反之,成績再好,若缺乏品德,也難以走得長遠。

「頑皮」?那是我們不懂得教

多年來與無數孩子相處,陳校長對「頑皮」有自己的見解。她認為,大多數被標籤為頑皮的孩子,其實只是活潑好動,並非故意搗亂。問題往往出在大人不懂得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她強調,孩子的早期學習黃金期極為寶貴,教師與家長必須學會用正確的語言與態度對待孩子,才能培養出有信心、有能力的下一代。

在香港教育界深耕三十多年,剛卸下幼稚園校長職務的陳偉珍,如今轉身走進社區、走入家庭,繼續發揮她對教育的熱忱。許多人或許以為退休意味著放下,但對陳校長而言,離開學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有意義的開始。她以行動證明:教育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影響別人、啟發未來的方式。

教育,是一場無止境的旅程

當被問到如果可以重來,是否還會選擇走上教育這條路,陳校長毫不猶豫地說:「會的。」她喜歡孩子,也享受那份來自教育的溫暖與回報。即使今天不再擔任校長,她仍然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在這條路上前行。

「只要你有心,影響力就會一直在。」這是陳校長的信念,也是她給這個社會,最溫柔也最堅定的回應。

https://www.instagram.com/principal.chan.ktg

延伸閱讀

陳偉珍校長:從教育出發,讓生命延續影響力

在香港教育界深耕三十多年,剛卸下幼稚園校長職務的陳偉珍,如今轉身走進社區、走入家庭,繼續發揮她對教育的熱忱。許多人或許以為退休意味著放下,但對陳校長而言,離開學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有意義的開始。她以行動證明:教育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影響別人、啟發未來的方式。

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石|潘佩璆醫生

在現代社會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關注。家庭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境,其角色和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近日,本刊專訪了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探討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精神科醫生與心理學家的職責分工。

照亮童心未來|2025防止虐待兒童會義工嘉許禮

在孩子尚未長大的世界裡,每一份溫柔的陪伴,都是照亮他們未來的一束光。2025年11月15日,一場充滿感動與希望的嘉許禮,在溫暖的掌聲中展開。防止虐待兒童會(ACA)隆重舉行一年一度的義工嘉許禮,向一群默默付出、無私守護的義工、企業與團體致上最誠摯的謝意。這不只是一場表揚,更是一場對社會責任的凝視;不只是感謝,更是一場關於「同行」的深刻回應。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