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憬瑤 Natasha的眼神裡,藏著一種堅定。她的演藝之路,沒有名校光環,也沒有一開始就站在聚光燈下,但那份對表演的熱愛,從小就已經悄悄種下。她其實從小就很喜歡表演,喜歡舞台、喜歡被看見,小時候常參加學校的舞蹈比賽,跳舞成為她與舞台最早的連結。但直到大學畢業,她才真正踏上表演這條路。那時,她沒有修讀過演藝訓練、沒有人脈、沒資源,只有一顆熱愛表演的心。

從臨時演員開始,一步一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畢業後,Natasha做了臨時演員,一開始連曝光都沒有,就是從最基層做起。但也正因為經常出現在片場,與不同劇組、導演接觸,慢慢地,她開始獲得特約演出的機會。
她沒有急功近利,而是不斷累積經驗。從劇集、學生作品到微電影,她一步步走進觀眾的視野。後來,她參與的作品甚至登上了大銀幕,讓她首次感受到電影的力量。

表演,是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Natasha喜歡演戲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種說故事的方式,對她來說演戲不只是表演,更是一種與人連結的方式。如果觀眾能從角色中感受到共鳴,哪怕只有一個人,她都覺得值得。
她特別提到舞台劇的魅力,有時候一場演出,真的可以改變人的想法,她形容那種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不斷進修,讓自己更接近夢想
雖然最初不是演戲班出身,但Natasha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她報讀了由業界知名演藝導師開設的課程,最近更開始接觸美國的演技技巧「Meisner Technique」,這是一種專注於培養演員真實情感反應的演技系統,由美國演技教師Sanford Meisner 發展而成。 該技巧透過「反覆練習」等步驟,讓演員能全情投入、不依賴「腦袋」去思考,從而產生自由且真實的表演狀態。

電影,是始終不變的夢
雖然目前主力接觸劇集和短片作品,但Natasha心中,其實一直有個不變的夢想,電影。她坦言,雖然現在香港電影業不景氣,但她還是會繼續朝這個方向走。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也願意慢慢來,不斷去嘗試,也許有一天,就會遇上屬於她的角色。
訪問的最後,Natasha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如果一個故事,能讓人產生共鳴,那就已經很有力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