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一張飯桌,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張瑞瑜校長

專訪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張瑞瑜校長

你試過和校長一起吃飯嗎?
在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這樣的畫面並不稀奇。
在這裡,學生真的可以「約」老師,甚至是校長,一起共進午餐。就像約朋友一樣,輕鬆自然。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卻悄悄改變了整個校園的氣氛。

這次,我們專訪了張瑞瑜校長,請她分享這張「飯桌」背後的故事,以及她如何在親切與威嚴之間,拿捏出一個剛剛好的距離感。

「其實這個做法是從上一任校長——黃麗芬校長開始的」張校長笑著說,「我們學校地下有個藝術坊,中午時會化身成一間小餐廳。有些老師不是班主任,平時與學生接觸不多,但學生又很想和他們聊天、吃飯,所以我們就讓他們自由安排。」

原來,吃飯也可以是教育

「其實這個做法是從上一任校長——黃麗芬校長開始的」張校長笑著說,「我們學校地下有個藝術坊,中午時會化身成一間小餐廳。有些老師不是班主任,平時與學生接觸不多,但學生又很想和他們聊天、吃飯,所以我們就讓他們自由安排。」

學生想和哪位老師吃飯,只要親自邀請,老師一旦答應,便會協助他們在藝術坊預訂一張桌子,最多可以開到六圍。就像一場小型派對,熱鬧又有趣。「這個做法真的很棒,學生很興奮,老師也很享受與他們互動的時光。後來我也被學生邀請參與,於是就開啟了我與學生之間的『飯桌時光』。」

校長室的大桌子,也充滿人情味

張校長說,她的辦公室裡有一張大桌子,剛好可以容納幾位學生一同用餐。「有時候學生會來約我吃飯,我也會盡量安排。當然不能太高調啦,畢竟每天工作繁忙,不可能招待每一個學生。」

學校更貼心地為學生準備了一張小卡片,記錄他們與校長共餐的次數。

「有些學生吃過一次就念念不忘,會說:『校長,我想再約你一次!』有些則只是想試試新鮮感,也覺得很有趣。其實我自己也很享受,尤其是低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讓我也跟著放鬆下來。」

「其實這個做法是從上一任校長——黃麗芬校長開始的」張校長笑著說,「我們學校地下有個藝術坊,中午時會化身成一間小餐廳。有些老師不是班主任,平時與學生接觸不多,但學生又很想和他們聊天、吃飯,所以我們就讓他們自由安排。」

親切之外,也不能少了專業與威嚴

雖然樂於與學生打成一片,張校長也深知,作為領導者,有時候仍需展現專業與權威。

「有些時候得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或與老師、家長討論重要事務,這時就不能只是那個會和學生吃飯、拍照的『親切校長』了。」

她坦言,自己曾擔任訓導主任,當時形象較為嚴肅,學生對她會有些敬畏。「不是我對他們不好,而是他們看過我處理事情的樣子,那種印象會留在心裡。有些孩子即使沒有和我直接互動過,也會比較不敢親近。不過,也有些學生會主動來跟我聊天,這真的讓我很感動。」

一頓飯的時間,種下信任的種子

在張校長看來,教育不只是在課堂上教書,更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建立關係。

「有些學生在吃飯時,會說出平時不敢講的心事,或分享學習上的困難。這些時刻對我來說非常珍貴,因為那代表他信任你、願意打開心門。」她深信,教育的本質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這種連結,不一定要靠說教,有時候,一頓飯、一個笑容、一句關心的話,就足夠。

「其實這個做法是從上一任校長——黃麗芬校長開始的」張校長笑著說,「我們學校地下有個藝術坊,中午時會化身成一間小餐廳。有些老師不是班主任,平時與學生接觸不多,但學生又很想和他們聊天、吃飯,所以我們就讓他們自由安排。」

後記|教育,原來可以這麼溫暖

在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有一張不平凡的飯桌。它或許沒有華麗的裝飾,卻盛載著簡單的菜飯與滿滿的笑聲。就是這樣一張飯桌,悄悄拉近了學生與老師、校長之間的距離。

張瑞瑜校長用行動證明,教育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溫暖。讓學生感受到被聆聽、被尊重、被愛,這不正是教育最初的樣貌嗎?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