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劉家樂:在菲林與人像之間,找回那份生活的觸感

劉家樂(Martin)的鏡頭,不只記錄風景人像,更記錄了他人生的轉折與探索。從早年在社福界默默耕耘,到某天重新拾起膠卷相機,這段攝影之路,既是對美的一種追尋,也是對生活感知的一種重生。

菲林的初戀,是一種慢慢發酵的感覺

「應該是我做第一份工作開始,我就用菲林拍攝了。」Martin說起攝影時,語氣總是帶著點懷舊。在那個菲林還只是四、五十元的年代,他開始試著了解光圈、快門、ISO這些攝影語言,一切都從興趣出發。

那時候的他,還未正式踏進攝影這個圈子,只是偶爾拍、偶爾收起來。「那些菲林,放了十幾年,最近我才拿出來沖洗。」原來某些畫面,不是當下就要完成,而是經過時間的醞釀,才更有味道。

一段感情,重新打開了攝影的大門

「是認識了前任女朋友之後,我才重新開始拍照的。」不是因為戀愛讓他想拍照,而是那段關係讓他有了新的拍攝動力,拍下對方的模樣,也拍下那段共處的光陰。於是,他開始更認真地面對攝影,從風格到器材都越來越講究。

他說,跟數碼相比,菲林有種「要想清楚再按快門」的慎重感。每一卷菲林36張的限制,讓他更珍惜每一個畫面,更願意等待、去構圖、去量度光線,這些過程反而讓作品有了不一樣的質感。

劉家樂(Martin)的鏡頭,不只記錄風景人像,更記錄了他人生的轉折與探索。從早年在社福界默默耕耘,到某天重新拾起膠卷相機,這段攝影之路,既是對美的一種追尋,也是對生活感知的一種重生。

復古與現代之間的混搭美學

這幾年,復古風回歸,人像攝影也重新流行起膠卷那種淡淡的底片味。「我覺得整件事挺有趣的,一邊用復古機拍,一邊又用數碼記錄,兩者之間有種奇妙的對話。」

他拍攝的對象,很多都是剛開始接觸模特兒這個行業的年輕人。「有些人甚至從來沒拍過這類風格,我就會約他們,一起試一下。」有時候是互相配合,有時候他更主動負擔費用,只為留下一張動人的照片。

攝影,讓生活有了另一種維度

從社福工作者到攝影師,Martin的生活彷彿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他說,以前的社交圈子很小,幾乎都是做社福工作的朋友。但自從投入攝影,他認識了化妝師、模特兒、攝影同好,甚至是想踏入這領域的新人。

「兩邊的世界幾乎沒有重疊。」他笑說這種反差很有趣,也讓他看到生活的多樣性。

一種延伸,也是一種可能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想離開原本的工作,這條攝影路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Martin這樣說,不是因為攝影能帶來多少收入,而是它讓他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攝影,從來不只是按下快門那麼簡單。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生活的延伸,一種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