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護士到藝術家,鍾雪走出了一條別具意義的人生道路。她是香港沙畫藝術的先鋒,創立了本地首個沙畫協會與體驗館,並推動沙畫教學與分級制度。這段旅程不只是職業的轉變,更是一場關於「初心」與「感動」的延續。在她的沙畫世界裡,每一幕畫面,都是一個真摯故事的延伸。

從白袍到沙粒,人生的轉彎處
鍾雪笑說:你現在見我做沙畫,但我以前是護士。這位曾於醫院工作約十年的護士,從未受過正式藝術訓練,卻在三十歲後毅然轉行,只因心中藏著一個夢。
她坦言,初時對畫畫一竅不通,只是憑着一點好奇與勇氣,在旅程中尋找方向。她那時候去了二十多個國家,去到布拉格,看到一個光影裝置,突然感覺跟沙畫很像。那一刻,她就想嘗試一下。

沙畫,是一種觸動人心的語言
回港後,她開始自學沙畫,從零開始慢慢摸索。沒有教材、沒有老師,她靠觀察、練習,把堅持變成力量。2020年,她成立香港沙畫協會,並創立全球首個沙畫體驗館與全港首個沙畫證書學院,讓這門藝術在本地生根發芽。
「沙畫其實是一種媒介,讓我用手,去為別人說故事。」她說。這些故事,來自社區、來自婚禮、來自孩子的夢,或者一段生命的回憶。每一幅畫,都是一份情感的轉譯。
藝術不只是創作,更是療癒
鍾雪強調,沙畫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視覺效果,更在於它能讓人放鬆、釋放情緒。沙畫環境像做SPA一樣,音樂、燈光、節奏,讓人進入內在世界。特別是社工、老師這些高壓工作者,他們在這裡找到喘息的空間。
她的團隊至今已與超過300間學校合作,舉辦沙畫表演班、情緒教育課程,以及創意影片計劃。這些年來,她從未脫離社區,反而更堅信藝術應該走進大眾。

初心未變,故事繼續
儘管經營實體店、推動考級制度、製作商業作品,鍾雪始終沒有忘記最初的心。她以前做護士是為了幫人,現在畫沙畫也是一樣,只是方式不同。
她坦言,也曾迷失過方向,也曾被現實壓力困擾,但每當看到觀眾眼眶泛紅,或聽見一句「原來我可以這樣表達自己」,她就知道,這條路值得走下去。
鍾雪說:「每一個故事,都會送我一點東西。這是我不斷創作的原因。」

讓更多人看見沙畫的力量
為了讓更多人接觸沙畫,她選擇走進商場,開設體驗館。她希望家長、小朋友、甚至平日不接觸藝術的人,都能感受到這門藝術的溫度。「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如果沙畫能讓人放鬆,那就已經足夠。」
從醫護到藝術,從個人夢想到社會推廣,鍾雪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愛、有願意堅持的信念,就能把一把沙,雕成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