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專訪
加入社群
預約專訪
WhatsApp社群

崔順儀:在社區播種健康

在香港將軍澳唐明街公園,每天清晨八點半,不論寒冬酷暑,都會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緩緩起勢。他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也不是道場弟子,而是一群街坊,由年輕到年長,甚至曾經病痛纏身,今天卻在這裡找回健康與自信。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名叫崔順儀 Mandy 的女士。

在香港將軍澳唐明街公園,每天清晨八點半,不論寒冬酷暑,都會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緩緩起勢。他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也不是道場弟子,而是一群街坊,由年輕到年長,甚至曾經病痛纏身,今天卻在這裡找回健康與自信。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名叫崔順儀 Mandy 的女士。

由七人開始的清晨修行

2013年,Mandy 開始在公園練氣功,只是為了備戰比賽。她與幾位師兄師姐在場地練習,從來沒打算吸引旁人。但奇妙的是,路過的街坊好奇地問:「你們在玩什麼?可以一起嗎?」

「我們說:可以啊,一齊玩啦。」就這樣,第一位、第二位街坊加入。三個月內,參與人數由七人增至二十人;一年內,增至四、五十人。

她從沒宣傳,也沒招收學員,全靠口耳相傳與一份自發的信任。

在香港將軍澳唐明街公園,每天清晨八點半,不論寒冬酷暑,都會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緩緩起勢。他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也不是道場弟子,而是一群街坊,由年輕到年長,甚至曾經病痛纏身,今天卻在這裡找回健康與自信。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名叫崔順儀 Mandy 的女士。

堅持「不收費」原則,建立無私社群

Mandy 一直堅持一件事:不收街坊一分一毫。音樂、設備、訓練、時間,全部自費自發。她笑說,自己有正職,有家庭,沒必要靠這件事賺錢。

「這是一種文化推廣,不是商業運作。這是我想送給社區的一份禮物。」

多年來,她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師兄師姐輪流帶領,每天準時開機練習。即使疫情期間,她們也遵守防疫指引,保持距離,戴著口罩繼續練習。這份堅持,讓不少長者在最孤立的日子裡,仍然能保持身心健康。

在香港將軍澳唐明街公園,每天清晨八點半,不論寒冬酷暑,都會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緩緩起勢。他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也不是道場弟子,而是一群街坊,由年輕到年長,甚至曾經病痛纏身,今天卻在這裡找回健康與自信。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名叫崔順儀 Mandy 的女士。

每一個改變的背後,都是一段生命故事

Mandy 分享過不少動人故事。有人手術後行動不便,女兒帶著他來參加,兩年後已能獨立站立;有人坐輪椅來,三年後能重新走路;有人長期抑鬱,在這裡找到朋友、找到生活節奏。

「我從來不覺得我是老師,反而是他們的故事啟發我,令我更堅持下去。」

她提起曾經幫忙帶領七年的一位長者劉先生,從七十多歲開始練習,後來成為義務教練。劉先生離世時,她說自己像失去親人一樣痛心,但正是這樣的情誼,讓她明白這個社群的價值——不是單靠動作或技術,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支持。

在香港將軍澳唐明街公園,每天清晨八點半,不論寒冬酷暑,都會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緩緩起勢。他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也不是道場弟子,而是一群街坊,由年輕到年長,甚至曾經病痛纏身,今天卻在這裡找回健康與自信。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名叫崔順儀 Mandy 的女士。

一個社區健康平台的誕生

今天,在唐明街公園,每天練功的人數已達五、六十人,高峰期甚至過百。這裡不只是運動場,更是一個社區的生活平台:練功後一同喝茶、買菜、聊天,成為長者們的第二個「家」。

Mandy 說,許多長者本來孤單地生活,但當他們有了這個早上的活動,有人關心、有人聊天,身體健康了,心情也開朗了。甚至有街坊因此認識朋友、重拾生活節奏,家庭氣氛也跟著改善。

「健康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整個社區的事。」

在香港將軍澳唐明街公園,每天清晨八點半,不論寒冬酷暑,都會見到一群人隨著音樂緩緩起勢。他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也不是道場弟子,而是一群街坊,由年輕到年長,甚至曾經病痛纏身,今天卻在這裡找回健康與自信。而這一切的起點,是一位名叫崔順儀 Mandy 的女士。

無名英雄,無聲的力量

她不是政府資助的機構,不是受薪的教練,也沒有任何宣傳團隊。十二年來,她默默地每天準時出現,風雨不改。她不是在「做一個興趣」,而是在實踐一份社會責任

她說過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我不需要別人感謝我,只希望有一天,這個社區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健康、更有溫度。」

📢 點擊加入FB專頁,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Facebook 專頁
📢 點擊加入社群,獲取最新資訊!
/ month
placeholder text
加入 WhatsApp 社群
🔒 您的電話號碼將保密。
placeholder text

延伸閱讀